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期待“民生改善”见到更多实际成效

2012-12-25 16:20:21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报告描绘的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美好愿景令人欣喜。网友纷纷表示,这些论述回应了百姓对解决上学、看病、养老等热点问题的期盼,彰显了党中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的信念和决心。

  网友“迪评”深有感触地说,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内心。这些年来,因为国家免除农业税、推行惠农政策,我那些在农村的乡亲们,不但免除了负担,还能够拿到种粮补贴;因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他们在县城住院可以报销60%以上的医药费;因为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年满60岁的农村老人,也开始每年可以拿到养老金了。这些补贴、养老金以及报销的标准或许还不够高,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是前所未有的“实惠”。乡村的这些变迁,令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国民生的变化。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里从多方面强调了“民生改善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报告句句贴近人心。网友“布丁蛋酥”兴奋地说,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亿万群众将得到更多实惠,老百姓的钱袋子将更鼓,生活将更加富足、更有质量。网友“辛劳不怠”在帖文中写道,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先后出现了145次!在这份近3万字的报告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情怀,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处处传递着“民意”处处关怀着“民情”。

  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网友“钢盔妹”分析道,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在前面五年期间,上述很多要求已经实现或者基本实现,比如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保障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等等。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公平问题是在十七大的报告中首次写入报告的,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又有了深化和发展。

  “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求职经历也告诉我们,要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确实不易。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我们在校大学生最关心的事情。”网友“汤姆和杰瑞”期待地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网友“文海”对此表示说,“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温暖人心的幸福承诺,有力释了“体面劳动”的内涵。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是实现体面劳动、过上幸福生活的民心所向,足以体现了党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党的就业理念明确了,但在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多元的今天,要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绝非易事,党的报告是人民幸福的宣言书,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让人人体面劳动,为了社会和谐,让我们携手起来,迎难而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毫不退缩地改革前进,共同开创幸福生活的前景。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