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化服务方略,在财政政策的源头上求破
在服务型政府框架下,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都应该实实在在地放在为民上,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务老百姓之所需。老百姓要求的不多,但最起码的就是要有事做、有饭吃、有衣穿,再进一步,就是有钱花。这些年来,出现了许多大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如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探究这些社会矛盾集结点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就要跳出微观,追根溯源,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对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加以考量,挖症结,找病因,谋良方,方能突破困局。
一是要藏富于民,对税赋征收的源头进行调节。据《福布斯》发布的2009年《全球税务负担痛苦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排名全球第二。有报道称:“据税务人员按目前的标准计算,一个普通的工薪族,如果购房、买车的话,一生要承担的税额将超过十五万元。”无论这种说法是否精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国人对于现在的税负是痛苦还是快乐,都有着切身的感受。或许就某些具体的税种、税率而言,我国并不是最高的,甚至从学术的观点看也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的税赋对人们产生的压力则会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税负的合理程度代表着政府形象,透视出政府本质,更关系到民心的向背。服务型政府追求的应该是国富民强而绝不是国富民穷。鉴此,社会管理创新要把税制的改革纳入第一视野,合理调低税收标准,把更多的财富直接留在人民手中,养民、富民,涵养税源,涵养国本,打基础以利长远,弃近利以谋远图,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增添后劲。
二是要财力下行,对中央地方的比例进行调节。当前,地方财力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地方政府在财力不济的情况下,要想出政绩,搞建设,就必然转嫁财政负担,最终落点还是在普通百姓身上。以土地问题为例,近十年来,土地价格逐步攀升,而在相当一段时期,土地价格的增高都作为公开招拍挂的政绩受到各级政府的褒扬,成为地方建设筹集资金的主渠道,“土地财政”几乎成为地方财政的代名词。这一现象造成的后果就是房地产价格的恶性上扬,直至远远超出普通百姓的承受极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时下,“地王”虽然终于成为了贬义词,但超高的房价依然使人望而却步。除此之外,政府财政负担转嫁的方法形式还有很多。推行社会管理创新,打造服务型政府就必须解决财政负担转嫁的问题,否则就有可能变成老爷式政府、索取型政府。所以,要正视现实,堵疏结合,对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分配进行调整,加强地方政府财力补给,从源头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
三是要切好蛋糕,对公共财政的支出进行调节。公共财政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理论上讲,除行政成本外,所有资金的投向都应该是围绕为人民谋福祉展开的,这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各级政府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近年来,免农业税、种粮直补、新农合医疗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推行,就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民心,收获了民信,也加固了民本。但尽管如此,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教育、医疗、住房这些压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面对政府庞大的工作体系、高昂的行政成本、近万亿的“三公”消费支出,面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财政支出仍需要重新调整,我们公共财政的蛋糕仍需要重新划分。推行社会管理创新,就要从调节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入手,把更多的资金花在老百姓身上,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惠于民众。不仅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买得起房,更要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富足和有尊严的生活。
·建好服务型政府需从小处入手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着力点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行政审批应该如何“瘦身”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行政审批应该如何“瘦身”
·沈阳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让服务型政府看得见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地方政府效能如何提升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地方政府效能如何提升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进一步推进政社分开
·打造服务型政府,哪个城市做得最好
·打造服务型政府,哪个城市做得最好
·学者吁以法制手段建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