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特殊人群

给留守儿童一份爱

2012-12-24 19:50:5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湖南日报 

    12月21日,跟以往所有的日子一样普通,并无不同寻常之处。冬日城郊,阳光清新如洗,大地孕育希望。

    上午9时45分,记者来到龙山县民安街道办事处宝塔村。采访对象,却是一位很不寻常的人。他是龙山县华文留守儿童学校校长王忠华,30名留守儿童的“代理爸爸”。

    学校就设在王忠华家中。屋里静悄悄的。宽敞的客厅,只见一个约摸10岁的小男孩,在炉火旁的桌子上玩陀螺。一位大姐说:“你们是找王忠华吗?他早上7时出门了,正忙着送孩子上学呢。”

    客厅的墙壁上,贴着琳琅满目的图片。有孩子们野炊时欢乐戏水的画面,有著名作家王跃文题赠的“忠华我们同道前行”,还有王忠华到北京领奖时和李大钊孙女李小玲、郭沫若女儿郭庶英的合影……看得出,王忠华创办的留守儿童学校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穿过客厅,转入右侧,有一出口,呈现在记者面前是一个并不宽阔的院坪,四周砌起了一米多高的围墙。院坪的里端,有两间教室,教室墙壁上挂着《三字经》和雷锋的照片。

    学生的宿舍安排在二楼。男女分开的寝室里,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走到阳台,抬头一望,嗬,晾衣竿上,密密麻麻晒满了孩子们的衣裤,每件衣裤的一角标记了孩子的名字。

    多么细致而具有爱心的主人啊!

    10时50分,王忠华赶回家中。3年来。他为这所留守儿童学校,付出了大量心血。

    30名留守儿童中,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5岁。有位小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叫严思敏,今年7岁,家住龙山县农车乡马蹄寨,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刚来留守学校时,她性格孤僻、内向,时常躲在角落里发呆。

    见此情形,王忠华制定“帮扶计划”,与严思敏谈心,给她讲故事,带她玩游戏。看她爱好绘画,就为她买来了画册,纸和笔,手把手地教。

    “现在,严思敏开朗多了,绘画有模有样。”王忠华说。平日里,严思敏喜欢画花朵、小女孩、雪人,但她更爱画房子,里面住着爸爸、妈妈、哥哥、还有自己,一家人幸福地团聚在一起。

    “刚来学校,每当夜晚时,王老师还教我们放‘孔明灯’呢,好开心!”玩陀螺的小男孩开腔了。他叫向志鹏,今年10岁,因为感冒没去上学。

    “作为农村孩子,孔明灯让他们十分新奇。当初,我叫他们每个人都写着愿望。随着孔明灯冉冉上升,孩子的梦想照亮了漆黑的夜空。”王忠华欣慰地说。

    创办华文留守儿童学校,得益于“贤内助”支持。以爱作舟,夫唱妇随。

    “有天,王忠华患伤寒,外面正下着大雨。快到放学时,他不顾病重,一头钻进了大雨中……”王忠华的妻子李玲回忆道。

    “我就是爬,也要把孩子接回家。”此时,王忠华看了妻子一眼说:“看到这些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健康成长,哪怕付出再多也值得。”

    现在,来华文留守儿童学校看望孩子的爱心人士很多。外国支教的友人经常利用休息日和孩子们做游戏;龙山一家文学内刊的编辑周玉梅,时常给孩子们买来可口的零食、水果,还教会他们弹琴、唱歌。

    留守不孤单,关爱在延续。

    王忠华说:“现在,境况还比较艰难,但我会坚持下去。”

    果利河静静地流淌。这是流向春天的爱。(通讯员 杨志富 陈亚丽 记者 姚学文)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