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国式过马路
漫画 李博婷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拨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网友对部分行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经由网络传播和媒体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中国式过马路”一词,也被收入百度百科,成为时下的网络流行语。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图①、图②、图③在广顺北大街路口,行人对红灯熟视无睹。记者 王建军摄图④、图⑤:在成府路与学院路交叉路口,行人和自行车对交通协管员的劝阻置若罔闻。记者 周斌摄图⑥:在安立路与慧忠路交叉口,行人、自行车、三轮摩托车“抱团”闯红灯。见习记者 张昊摄
记者调查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背后,也有信号灯的设置、过街天桥的缺失、路口设计不合理等客观因素的原因。“早上都赶时间,这个路口等待红灯的时间太长了,不等红灯则必须走过街天桥,你看看从天桥那绕一圈得多远啊。”一位闯红灯的行人向记者表示。然而面对记者“为什么闯红灯”的提问时,绝大多数被采访者都是沉默以对。
思考:撮堆过马路引发路权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未能真正有效实现路权在行人和机动车之间的合理分配。
“中国式过马路”固然反映了部分行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但也凸显了行人路权的保障和规范问题,同样应当引起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反思。
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骑摩托车不戴头盔、故意遮挡号牌、在单行线逆行等不文明行为并不鲜见。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网友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许多人虽一边痛骂这些陋习,一边又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
据了解,公安部交管局针对“信号灯存在多方面问题”的反映,经排查发现,红绿灯在设置条件、安装方式、排列顺序、安装位置以及使用和管理上存在信号排序不符合标准,部分标志的位置不当,配时不合理、与标志线不协调等。据介绍,行人等红灯的忍耐时间在60秒到90秒,但一些信号灯的等候时间长达120秒,设置不合理。
在红绿灯的设计上,需要更多的人本化,按中国人的行为工程、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来改进。当这些人本化措施和设施达标后,再强化通过路口时遵循红绿灯的惩罚措施,国人未必就真的那么不文明。
12月1日,广东边防七支队官兵在深圳市繁华路段的十字路口举着标语,倡导市民文明过马路。新华社发(廖键 摄)
12月2日是我国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为“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798人死亡;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导致事故造成2万余人死亡——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