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司法体制改革
中国的司法制度总体上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和民众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积极、稳妥、务实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强人权保障、提高司法能力、践行司法为民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扩大司法民主,推行司法公开,保证司法公正,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我国的司法改革,是一场顺应民意、回应关切的改革,是一场惠及群众、促进和谐的改革,是一场立足国情、与时俱进的改革。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各级人民法院要进一步增强全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更加主动积极地支持、参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成效,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9日发表了《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就司法改革问题发布白皮书。 这个大约18000字的白皮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国内外介绍了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国致力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态度和决心,增进国内外对中国司法改革以及法治建设的了解、认同和支持。 >>>视频>>>全文>>>解读 >>>释放信号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04年,中央统一规划部署和组织实施的第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启动,我国司法改革走向整体统筹、有序推进的阶段;2008年,第二轮司法体制改革启动,改革进入重点深化、系统推进的新阶段。目前,第二轮司法体制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
回首峰峦入莽苍。十年来,司法体制改革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本着维护公平正义的目标,司法体制改革从民众司法需求出发,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成效卓然。
全国各级法院普遍实行开放日制度是我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缩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日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盼。回首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人们看到: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成效明显,更让亿万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的成效,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