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社论评论

解放军报:改作风 破除惯例最给力

2012-12-24 10:41: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朱洪达

    作风改进的难点,在于克服习以为常的惯性;作风改进的焦点,在于打破见怪不怪的惯例。如果不消除路径依赖,改进作风就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为什么有的单位作风建设年年讲、月月抓,措施定了不少,但一些顽疾沉疴仍未根除,甚至“风吹不止、江河依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和机关干部总是跳不出思维定势的藩篱,走不出路径依赖的怪圈,闯不出改进作风的新路。

    有这样一个幽默:一位下属向领导报告,群众反映会议太多,领导脱口而出,明天开个会,研究一下!像这样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做法,已成“雷打不动”的惯例:一有重大任务,就成立工作组,设立办公室;一有重要精神,就层层开会,级级发文;一听上级检查,就设计好路线,准备好景点;一说抓好落实,就提新口号,下高指标……这些习惯性做法,违背部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巩固提高,败坏部队的作风。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惯例的危害尽人皆知,却仍然大有市场,原因耐人寻味。主观上,按“老章程”办事,不需动脑筋,不用担风险,不会得罪人;客观上,坏作风养之成习,改革起来难度很大,正如鲁迅所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本质上,一切问题都与利益有关,作风上的陋习同样可以从利益上找到“根子”,马克思早就精辟地指出,如果几何公理违背了某些人的利益,也会招致他们的否定与攻击。

    诗人余光中有一句妙喻:当你的爱人已经改名为玛利亚,你还能赠她一首菩萨蛮吗?在改进工作作风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立说立行,为全党作出了表率,也让群众对党的作风有了新的更大期待。如果领导干部走不出路径依赖,就会一味陷入盲从,把惯例当圭臬,把潜规则当显规则,从而丧失改进作风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历史告诉我们,不舍弃老路,就趟不出新路。

    不开会不发文,怎么体现落实?不宴请不陪同,怎么体现热情?不派工作组不设办公室,怎么体现重视?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必答考题,也是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回答这个考题,解决这个课题,主要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动不动”的问题。作风好不好,群众最知晓。工作作风改什么、怎么改、从哪里改起,都要到群众中求方法、找答案。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我们应该着力改进的地方;群众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我们应该尽力做好的事情。

    利益的羁绊是作风的大敌。改进工作作风,可能意味着原来理所当然的“待遇”没有了,原来习以为常的“感觉”不在了。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刮骨疗毒的勇气、自我开刀的决心,作风改进就不会有大的突破。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只有完善便于执行、利于监督的常态化机制,好作风才能大行其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作者单位:空军后勤部)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