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社论评论

在民生答卷上写下“辽宁信心”

2012-12-24 10:06: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日报 

    又是一年岁末至,又到年底盘点时。从年初各地两会定下办实事的基调,到岁尾之际检索实事落实到哪般,可以说“交卷”的时候到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生保障的承诺做得好不好,看实事、看效果,看老百姓是点头还是摇头,看群众生活的脚步是轻松还是沉重,看在大街小巷能否读到辽宁发展的信心。

    连日来,辽宁日报的“搜索引擎”越来越多地聚焦于民生的年度检索。我们看到,辽宁省基层医院悄然变了模样,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让群众就近看病成了自愿选择;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免费;水毁饮水工程得到全部恢复重建;万里新修的村屯路让村民出行不再难……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继续做好原有各项民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采取15项举措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民生改善成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实际行动”。

    民生承诺从纸面走向现实,“关键在于落实”。无论孩子上学、家人看病,还是就业收入、社会保险,公共政策的顶层设计终究要落实到田间地头、街道社区。越来越多关系民生的改革,日渐深入、持续给力,把民生承诺“塞进老百姓的口袋里”,落实到大事小情的后顾无忧之中。

    破解民生难题,提升发展信心。民生问题已然是经济发展的信心之源、社会和谐的力量之基。我们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办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继续做好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下大力气在保民生上多投入。 “为民担当,风雨可度”。我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筑牢守住民生“底线”的防护堤,践行的是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带来的是群众满意的笑脸。如今正是盘点民生的“收口”之际,各级部门自当全力以赴,承诺必践诺,不折不扣地把民生工作的“大盘子”做好,把民生工作的细节夯实。

    民生稳,则信心增。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对经济增长抱有信心,也就是对改善民生抱有信心。只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克服眼前困难,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就会不断地增强社会信心,全省上下就能更加齐心协力地扩大改善民生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年终岁尾,我们再次触摸信心的温度。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始终是我们的不懈追求,这给人以信心、力量,更给人希望。

    民生问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在我们的民生答卷上写下“辽宁信心”。 (万应慧)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盘点:2012年十大民生热点
·“异地现象”牵挂多少民生期盼
·安徽明年投入600多亿元实施民生工程
·查纠问题促工作 服务全局保民生
·安徽:开展全民健身 促进幸福民生
·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银川确定明年10件实事

·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银川确定明年10件实事
·海南全部兑现十件民生实事 广播电视提前三年村村通
·内蒙古伊旗公安民生警务出新
·深圳龙岗:开辟“民生城区”探索路径
·明年民生保障凸显四大主线 户籍改革等将是重心
·浙江省政协坚持20年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