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中国法学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共同承办的以“中国调解: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清林、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童建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等出席论坛并致辞,西政校长付子堂主持。
有着“当代民法史活化石”之称的中国杰出资深法学家、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金平回忆了新中国成立后调解工作的发展历程,揭示了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调解是通向和谐社会的桥梁,并希望在座的青年老师和同学积极设计好、建设好这个桥梁,希望大家都在建造这个桥梁的时候做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国林表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都离不开法学人才队伍特别是青年法学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关心关注青年法学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体现,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重要举措,是高等院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使命。
李清林指出,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新的部署,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是我们进行包括调解制度在内的法治实践和法学研究的指南。本届论坛以中国调解为主题开展研讨,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很强。希望通过法学大家与年轻学者一对一的深度互动,把研讨推向深入,提炼出有利于及时转化应用的成果,为调解工作体系的构建提供富有成效的决策参考。(记者蒋安杰 通讯员张良庆 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