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有效的沟通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素,也是人民法官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于法官来说,只有学会沟通、善于沟通,才能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成效,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拥护。但是,当前一些法官却存在着不会沟通、不重视沟通的问题,从而影响工作开展,甚至引发新的事端。这凸显了法官学会沟通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良好沟通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抓住三个重点。
加强感情上的交流。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是调解工作,有的法官讲的道理当事人爱听,乐于接受;而有的法官讲的道理当事人不爱听,还甚为反感。出现这种反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情感在沟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效的沟通既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的共鸣。法官只有怀着发乎内心的真情实感,讲真话、实话,才能做到以情感人、打动人心,才能讲到当事人心里头,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坚持诚实守信、平等协商。信任是沟通的基础。法官要想获得当事人的信任,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诚实守信。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民法官肩负着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若没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其言其行就无法取信于当事人。坚持平等协商,就是要求法官放下架子,以平等谦和的姿态对待群众,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真心体察民情,在沟通中使当事人消除误解、增进谅解、达致和解,为解决纠纷创造良好的条件。
创新沟通渠道和方式。定期接访、上门走访、主动约访、调研咨询、听证会曾经是人民法院与当事人沟通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沟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法官应注重掌握新的沟通工具,学会在网上与当事人沟通,善于利用网络了解民情民意、应对突发事件,以司法为民、利民、便民、爱民的实际行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笔者在工作中,尝试利用E-mail、QQ等新兴媒介和当事人保持联系,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建议,回复当事人的疑问,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湖南省邵阳县人民法院 张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