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第七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重庆市西南政法大学举行。论坛指出,检察机关积极将执法办案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通过探索建立检调对接机制、处理刑事和解案件工作机制、民事检察监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在促进调解工作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论坛指出,中央提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来,各级检察机关自觉、主动地将执法办案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在促进调解工作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一是探索建立检调对接机制。检察机关在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依托人民调解组织等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平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当事人就案件中的民事责任和解息诉。二是探索处理刑事和解案件的工作机制。将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限制在轻微刑事案件;将和解的内容限制在当事人能自由处分的民事权益领域,不能涉及公权力范围的刑事责任认定。三是探索民事检察监督与司法调解的联动工作机制。检察机关在受理民事申诉案件、开展民事审判监督工作中,做到了坚持抗诉与息诉并重,促进了调解工作。
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调解: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清林、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童建明、重庆市高级法院院长钱锋等出席论坛并讲话。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是由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法学会主办。自2009年底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本届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共同承办。(记者王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