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赢得民心 扎根基层践行“新疆精神”
在天山南北,连续三年的“民生建设年”正在加快推进,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增长,2012年已占到全疆公共支出的70%以上;民生建设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受到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
“微人物”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普遍认识到,普通劳动者和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人们,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力军。
在喀什地区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科克墩村,记者看到,村支书刘国忠家的三间平房年久失修,但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带领党员和群众艰苦创业,使科克墩村告别了无电、无路和长期喝苦水的历史,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98年的320元增加到去年的7400元,94%的村民住上了安居房,连续30年实现了无上访户、无刑事案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无重大安全事故。
刘国忠说:“群众信任我,我也要把群众当亲人。”
喀什地委书记程振山说,在刘国忠身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品质,集中体现了“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传递“正能量” 感恩“最美新疆”
新疆各地竞相涌现出“和田大叔”、“善良妈妈”等“草根”英雄,表现出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文化的人的最淳朴、最本质的爱,是人性的“正能量”。
新疆心理学专家周小西说,在新疆,平凡人的事迹得到了用心的呵护和彰显,“正能量”还需要进一步互动,在社会里流淌,它的传递不仅需要“草根”的努力,政府、媒体也应该加入传递的大军中来,让“微奉献”者感受到温暖,从而引导、促使“正能量”旺盛生长。
在网络上,记者看到这些“正能量”不断传递,感染、教育和影响着不同的群体,很多人表达了敬佩之意。网民“阿依提拉”说,美丽新疆、美丽心灵,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新疆之美,不仅美在景色秀丽,更美的是新疆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新疆精神”,这种精神就像天山雪松、沙漠胡杨、戈壁红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新疆首届特警“大比武”落幕
·新疆公安边防部队乌鲁木齐指挥学校雪地练兵
·新疆首届特警“大比武”落幕
·“最美新疆90后”麦热达尼
·新疆高院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
·新疆千余边防警官兼任辖区村官促和谐
·新疆千余边防警官兼任辖区村官促和谐
·新疆11类刑事案件划归公安机关治安部门管辖
·新疆免费营养餐惠及90万农村学生
·新疆巴音郭楞七成刑案借助信息化手段侦破
·新疆前11月共调解矛盾纠纷20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