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新思考

2012-12-21 20:38:0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康渝生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依据“五位一体”的战略思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作出了全新的部署。党的十八大所取得的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显然,梳理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致思理路,不仅有助于厘清“五位一体”战略构想的理论渊薮,而且有助于在与时俱进的意义上理解和把握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实践路向。

    一、“五位一体”的战略思路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在论及唯物史观基本理论时曾经断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他还精辟地阐释了政治、经济与文化三种要素在社会整体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显然,马克思的论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基本结构,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所面临的任务。他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显然,毛泽东的这一思想阐释了社会发展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理论原则,初步形成了关于社会发展“三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思路。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并没有完全遵循“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一切向钱看”,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片面性认识引发了实践上的诸多失误,导致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始终徘徊曲折、举步维艰。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敏锐地意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明确提出了“我们现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一是精神文明”的主张。从十二届六中全会开始,党中央正式提出了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任务。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逐步深化了对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认识,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政策。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价值和地位日渐突出。显然,社会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既不能把社会建设直观归结为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发展的累计和综合,也不能将其简单界定为经济、政治、文化运动的基础和条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党逐步把社会建设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十六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确立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任务作出了战略部署,从而推进了“三位一体”的认识,系统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二、“五位一体”标志着党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的新的提高与突破

    首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个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无疑是必要的。然而,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只有在妥善处理社会关系的同时,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在永续发展的意蕴中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昌盛的“长远大计”。

    其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主张不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致思轨迹,而且更加强化了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执政理念,从而深刻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底蕴。

    第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群众主体自觉的产物。十八大的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并着重从权利与义务两个主体维度诠释了“保障人民权益”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意义。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被提升到总体布局的高度加以强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之必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共享改革成果之必须。换言之,“美丽中国”既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期盼,也是人民主体自觉达成的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能够真正成为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

    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今后全党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曾经说过:“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面对全新的发展任务,执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无疑是我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发展愿景的必要前提。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勇于担当的主体自觉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不辱历史使命的制胜圭臬。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