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吴如洋:存疑

2012-12-21 19:52: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存疑,百度词条解释为暂时保留疑问不做定论。作为法律术语,存疑的结果或是疑罪从无或通过寻踪觅迹、抽丝剥茧、揭开层层迷雾,最终将违法犯罪嫌疑人绳之于法。而作为一名警察,一名从事十余年基层工作的警察,我想说,更多的时候,存疑,仿佛风消失于风,水消失于水。

    那天傍晚,因为一起群体性事件,我和同事们在办公室待命了一天之后,前往不远处的快餐店吃工作餐。饭后,我拐个弯到路边的书亭买了本 《散文》后准备回单位继续待命,就在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迈上人行道时,无意间抬起头,眼前的一幕让我心头不由得一紧:数步之外,县邮政局巷口一片浓密阴暗的树阴下,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骑在摩托车上,双手搭着车把,两脚着地,目光来回扫视着过往人群;在他的身旁,站着一个与其年龄仿佛的矮个子,两人的眼神与举止极为相似。其实这样的打扮与眼神倒没让我太在意,真正让我为之一怔的,是两个人戴在头上的头盔,在这光线不好的夜晚,头盔就像深夜里乡人头顶的草帽,显得十分突兀和碍眼。

    想着近一段时间的 《每日警情》上显示,县城里接连发生了多起抢劫案,而且都是2人作案、戴头盔、骑着同一辆摩托车。我不由警觉起来。

    再走近些观察,发现两人的穿着较为朴素,表情还算木讷和憨厚。我一边用眼角的余光瞟着两人的举动一边注意察看了一下四周地形,此处正是县城的繁华闹市区,车辆拥挤、人流如潮,若有人想实施抢劫或抢夺很容易引起他人的警觉,同时也难以脱逃。这样一想就觉得是自己多心了,加之已经好几分钟过去,两人依然在原地没有任何异常举止,我想自己一定是怀疑错人了。

    回到办公室,我上网逐一查询几天来的“两抢一盗”警情,并对近期以来的所有协查视频进行截图后开展比对和分析判断,花费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最终的研判结果是以上警情均与我眼见的两人没有关联。“两人为何会在县城的霓虹灯下出现,为何躲藏在浓密的树阴下,又为何带着欲盖弥彰的头盔?”这样的疑问始终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眼看夜已渐深,为了当晚能睡个好觉,我决定再去查看。又到了那里,我远远地观望,却发现邮政局巷口已是空无一人了。站在人影渐稀的街头,心中有种无法释怀的懊丧和怅然。

    第二天清晨一上班,我在换穿警服的同时,打开了电脑,急不可耐地点开了县局主页,《每日警情》弹出之后,我立即轻点鼠标,那一瞬间,我有点儿气急败坏和瞧不起110的接警员,100余起接警的文字竟然被编排得如此冗长和不得要领,一分多钟通篇查看完毕后又从头再来一次,依然未见昨晚县城以至于全县有抢劫或抢夺发生的警情。整整一天,我都有点儿心不在焉,昨晚那两人的身影就像刻在了脑海里,犹如扎进皮下的肉刺,总在有意无意间轻轻地戳我一下。当天夜晚,在辅导完儿子的作业后,我以外出有事为由,骑着自行车出了家门,离开小区上了街道,经过两个红绿灯,最终在距离县邮政局一百米外的人行道上驻足,定睛细细察看,除了邮政局门旁像哨兵般站立的宣传栏和投递箱,未见有人在门口停留,更没见到昨晚那两人的身影。迟疑片刻之后,我骑着单车继续前行,权当骑车兜风般经过了几条繁华的大街,只是奢望中的万分之一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每每站在窗前,望着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总是自我安慰地在想,也许那两人就像茫茫人海中与我擦肩而过的过客,只是因为某种我不知道的原因在那里作了短暂的停留;也许是自己在特定场景、时间、情绪下无端生出的臆想和猜测,注定是一个毫无道理的错误猜想。但我知道,他们已经在我的心中被贴上了悬疑通告,他们的长相和体貌特征就像胎记,已经无法从我的记忆里抹去,除非有一天,他们究竟是不是我想象中的抢劫者,有人能给我一个否定的答案。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