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11月,全市命案和有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全破;在广西公安机关开展的侦查破案 “百日大会战”中,全市共破获盗抢案件1194起,任务完成率排在全区各市之首,刑侦战线综合成绩排名全区第一,经侦战线综合成绩排名全区第四……这是今年防城港市公安工作的一份成绩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与智能防控体系的五大系统成功运行密不可分。”防城港市公安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精心构建智能防控体系的基础上,防城港市公安局狠抓视频资源综合应用、社会资源整合,以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运用推动工作理念的转变和新的防控机制的建立,推动公安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结合边境实际找准信息化建设突破口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防城港成为我国连接东盟的“主门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防城港市边境线长,边境地区无天然屏障,边境通道四通八达,打击跨国违法犯罪的任务繁重。
防城港市公安局从维护祖国边疆地区的安定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把智能型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突破点,着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以管好边、治好边、保稳定、促和谐为立足点,坚持从实战和实用出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有针对性地推进高端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报警与指挥调度系统、智能侦查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重点项目。
五大智能系统提升打防能力
为建设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防城港市投入1.02亿元资金,在各重点路段和公共场所建成了2600个视频监控探头。同时,将社会各单位安装的探头与公安机关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相连,从而形成覆盖严密的监控网。
防城港市公安局运用智能图像分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辅助捕捉技术,对特定图像进行分析、甄别、比对,快速获取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通过对特定目标的锁定、跟踪、分析预警,可以对嫌疑车辆、嫌疑人员快速拦截和追捕;同时,还能实现对异常奔跑、拉扯、群体斗殴等特异行为的发现和及时处置。近两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协助侦破刑事案件771起,占破获刑事案件总数的22.8%;用于调查交通事故1万余次。
智能报警与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可视化、扁平化处警与指挥调度,解决了接警后出警慢的问题。该系统具有“三方通话”功能,警情发生时,街面所有可处警民警都可通过对讲机与报警人、接警员直接通话;借助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报警地点、有GPS定位功能的警车所处位置、各个视频监控探头的坐标位置及现场周围的地理情况等,能够灵活地调动警力、有针对性地处警。
为建设实战型的智能侦查系统,防城港市公安局借助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引进了超级情报分析系统和语言分析研判系统,并成功将这两个系统打通,整合信息资源16亿条,实现与全国146个城市信息共享,形成了具有防城港特色的信息研判平台。2010年以来侦破的案件中,智能侦查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有1380起,占破案总数的41%;通过该系统直接确认犯罪嫌疑人破案的有286起,全市公安机关侦查破案能力明显提高。
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运用,带来了全市交通秩序的好转和交通事故的下降;智能安防系统有效提高了居民小区的安防能力,实现了小区的安定。
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合成作战
五大智能系统建成后,防城港公安机关注重提高运用水平,尤其是在各系统的综合运用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其潜能,发挥出“1+1>2”的威力。
2010年,防城港市诈骗犯罪活动曾一度猖獗,一些外地人以“神医”治病、驱邪的骗局来骗取群众钱财。随着五大智能系统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警方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打防控,各警种协同作战,使得犯罪嫌疑人一进入辖区,就被纳入警方视线,一些犯罪分子刚作案还没得手就被警方抓获。2010年全市发生迷信诈骗犯罪案件100多起,2011年降至60起,今年截至目前实现零发案。
智能防控体系在公安工作中的成功运用,改变了民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催生了新的工作机制。随着视频监控系统运用不断向纵深发展,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逐渐由“事后处警”向“事前预警”、“事中助警”转变。为了更好地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威力,防城港市公安局及其下辖的东兴市公安局分别成立了视频侦查支队和视频侦查大队,专门负责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开展治安防控工作。
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综合运用和多警种的协同作战屡出战果,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逐步认识到了信息化条件下合成作战的重要性和威力。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合成作战指挥室,主要用于指挥、协调重大案件侦破和重大行动的开展。它形成了全局各警种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对警力、信息资源的高效指挥调度。目前,合成作战已成为防城港市公安局打击犯罪一种十分有效的战术。通过采用合成作战的战术,今年1月至10月,全市盗窃摩托车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记者 莫水土 通讯员 刘文杰 廖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