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法院坚持不懈探索司法为民的新路子。近日,开发区法院服务高新企业工作站在新区国家软件园成立,进站法官不仅为企业“问诊搭脉”,还将下功夫调研,形成有效的司法建议,做园区企业的“法律港湾”。至此,无锡两级十家法院各自形成了有特色的民生服务品牌。
南长区法院的“司法助残”、北塘区法院的“涉老审判”、惠山区法院的“法制教育基地”……每个品牌都是各家法院结合自身审判实践产生的延伸服务,扶助对象涵盖了特困人群、学生、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多个弱势群体。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生活困难的刑事受害人积极开展“特困救助”,2009年10月至今,已向126名刑事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发放救助金500.27万元,解了众多受害者家庭燃眉之急。崇安区法院继在全国率先发出涉暴家庭人身保护令后,今年3月6日又成立全国首个“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专家委员会”,今年以来该院的涉家庭暴力案件下降了25%,社会效果明显。
今年来,全市法院广泛开展“民事法官进社区”活动,并将其与巡回审判、调解相结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宜兴市法院通过在乡村设立审务工作站,实现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锡山区法院2011年在全省首创“潘洪峰谈心调解工作室”,通过聊一聊家长里短、辨一辨是非曲直的法官“话疗法”,至今已调处各类基层矛盾213件。加上江阴市法院的“无讼社区”、滨湖区法院的“生态司法”,快捷、亲民和全方位的司法服务促进了基层和谐。
多年来,无锡法院的审案量一直在全省排名前列,两级法院人案比已高达1∶124。“服务民生,看似与法院工作无关,解决的却是‘靠谁司法,为谁司法’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时永才介绍,目前“品牌群”还处在发展初期,接下来将把品牌建设推动下去,为司法服务不断注入活力。(余清)
·江苏省镇江市法院司法为民工作的调查
·用能动司法实践对“司法为民”进行中国式解读
·四川凉山:司法为民的“彝人制造”
·福建:打造司法为民机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凉山:司法为民的“彝人制造”
·北京:深入司法体制改革 将司法为民放首位
·北京:深入司法体制改革 将司法为民放首位
·河南信阳平桥法院司法为民“四个突出”
·司法为民 贵在点滴
·刘建梓:朗 月——司法为民之光
·张昌尔:用实际行动塑造司法为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