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民生,实干为民,是他从警20多年来的不懈追求,他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公安局长,一直恪守勇担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这一准则,从不敢忘记民本理念和懈怠为民作为,他把不变的为民情怀深刻地镌刻在固始公安发展的旗帜上——他就是固始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陈浩。
实干
固始是河南省人口第一大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拥有170多万人口,社会治安形势历来复杂,但是该县警力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在全省最低。在这样一个具有严峻挑战的环境下,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陈浩通过多次调研、深入实践和反复论证,给出了科学答案,那就是带领队伍把工作往细里做、往实里干!
为吃透民情,提升民生,陈浩经常带领辖区派出所民警来到群众家中,与他们促膝交谈,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打击犯罪,维护稳定,他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与参战民警同吃同住;为严管队伍,凝聚警心,他以身作则,带领全县500多名民警,在固始公安史上取得
了里程碑意义的业绩:5年来,全省县级公安机关一流的固始县公安局信息指挥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全县33个派出所和拘留所办公楼全部按照公安部标准进行新建;5年来,在全国公安机关成功打造了刑侦品牌和执法品牌;5年来,固始县公安局现行命案发一破一;5年来,该局绩效考评始终位于全市公安机关第一位次,位居全省公安机关先进行列;5年来,在全县50多个行风评议参评单位连续折桂;5年来,该局摘得国家级荣誉10多个,8人荣记一等功。陈浩本人因政绩突出,两次荣记个人一等功、3次荣获“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并获得首届“河南省优秀青年卫士”、“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交警”、“河南省第四届杰出青年卫士”等众多荣誉。
责任
“打出来的铁,炼出来的钢”。究竟要给这支500多人的队伍带来什么样的风气,注入什么样的活力,使得这支队伍继续保持藐视困难的豪气、克难攻坚的锐气、势不可当的爆发力和所向无敌的战斗力?陈浩认为这是他作为局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人服人”。陈
浩责令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修改、重申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队伍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等60多种更加具体、更加贴近实际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覆盖方方面面工作的制度体系,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连续性。同时严格落实制度、依照制度办事,严肃处理有悖于队伍管理、作风建设,有损于队伍形象、队伍纪律的一切不良现象,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在工作中,陈浩牢固树立“不能正己,蔫能化人”的理念。陈浩的老家商城县是固始的邻县,曾因工作繁忙,他连续60多天没有回家一趟。自担任副县长、公安局局长以来,他每晚休息时长不到5个小时。在陈浩的带动和感染下,一支风清气正、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矢志为民的队伍正悄然铸成。
使命
作为固始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浩分管全县公安、司法、信访、稳定等工作。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但他始终把做好群众和民生工作摆在首位。他多次强调说:“做群众工作要‘心连心’、‘面对面’、‘实打实’,一心一意维护好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群众的期盼就
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来,固始信访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固始信访工作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被全国4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过。
2008年12月26日,陈浩在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中,了解到固始县胡族铺镇双庙村的16岁祁曼丽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为了给她治病,家里已经倾家荡产,祁曼丽的父母整天以泪洗面。陈浩立即来到祁曼丽家中,详细了解病症和医治情况,并当即从口袋里掏出500元钱放在祁曼丽手上,鼓励她坚定信心,战胜病魔。随后,陈浩回到单位召开了局机关民警会议,含泪通报了祁曼丽病情,率先捐出1000元,民警们现场便为祁曼丽捐献5700元,陈浩立即将所捐款项送到祁曼丽家中。后来,陈浩还为祁曼丽协调争取到6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基金。
陈浩就是这样,在工作上,把自己当作一名民警;在带领队伍上,把自己当作一名老大哥;在为群众办事上,把群众当作亲人。
全县30多个乡镇、600多个村落留下他一枚枚足印,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滴下了他一把把汗水,170多万群众感受着他爱民为民的一抹抹深情。(记者周惠 通讯员陈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