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理论学习中心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九十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流血牺牲、艰辛探索、顽强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
我们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必须尊重历史、尊重人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改良均以失败告终,封建制度穷途末路,终归灭亡;辛亥革命开启共和,历史伟业值当肯定,但军阀混战,兵祸连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资本主义道路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屈辱历史;各种主义、各种道路激烈争锋,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然而,在百废待兴、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冷战对峙、帝国主义威助的环境中如何巩固社会主义,在苏联模式束缚、缺乏经验积累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这是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其间经历过曲折甚至犯过严重错误,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前提、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果断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国内极其复杂的形势,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极大挫折的危机,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创新了党的建设理论,坚定地捍卫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准确判断,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个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接力探索的结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人民愿望、符合我国实际的正确选择,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老路走不通,邪路走不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创开拓、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逐渐得到深化和完善,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全面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容,奠定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就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地解放、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当代中国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结合和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人民民主本质的国家根本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体现政党民主、国家民主、社会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上述制度基础上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构成了民主与法制相统一的具体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亦或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十八大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前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初级阶段”是最鲜明的“中国特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符合中国发展实际、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向世人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伟大的中国梦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一定能够变成现实。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十八大在总结成功经验、研判未来复杂形势的基础上,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容。这些基本要求是:第一,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依法治国,人民依法管理国家、社会、经济、文化事务,保障人民权益,人民当家作主。第二,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创新,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第四,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标竿,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核心内容的保障公平正义制度体系,保证全体人民有机会有能力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第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加大力度,加快进程,切实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突出问题,公正共享发展成果,普遍增进人民福利。第六,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建设是重点,较高能力的社会保障全覆盖和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管理是难点,要以政治智慧和法治思维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团结合作机制,促进公民社会健康成长,强化既享受权利又履行责任和义务的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社会平和理性。第七,必须坚持和平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世界和平是中国发展的环境,中国发展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承认多元、尊重差异、包容互鉴、合作共赢,这是全球化、多极化时代国际社会应普遍依循的理念和原则。第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的拥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必须秉持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原则。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对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认识论前提和思想方法。必须清醒认识到“三个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各方面工作包括参与国际事务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到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只要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够创造新辉煌、夺取新胜利。(执笔: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 李景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