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评估全覆盖”实现“风险全化解”
与2010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信访量下降54%,服判息诉率达到91.08%
贵州习水袁荣会等人强迫卖淫、嫖宿幼女案,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乔洪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等一批有重大影响和备受网络关注的案件,在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均得到了稳妥高效审结。其背后主要抓手是什么?近日,记者在遵义中院采访了解到,该院推行的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功不可没。
据了解,遵义全市法院年均受理案件5万件,居全省各市、州法院之首。“面对办案任务越来越重,办案压力越来越大的严峻形势,法律适用不能仅停留在静态的逻辑推演水平上。”采访中,遵义中院院长赵传灵介绍说,推行案件风险评估,就是要将办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提前予以预测、估量,在彰显法律效果的同时,兼顾社会和政治效果。
此项工作自2010年在全市法院推广以来,经过不断总结完善,遵义中院已形成一套以《关于在审判执行工作中认真落实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协调统一的意见》为价值主导的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了多层面、立体化、全覆盖的风险评估运作模式。
遵义中院将案件裁判风险评估渗透各办案环节中。该院要求承办法官在阅卷、开庭、接待、调解、合议、汇报、宣判各个阶段,必须对案件裁判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作全面预测和考量。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报告材料中必须载明对裁判结果“三个效果”的评估。涉及被害人死亡的刑事犯罪案件,在合议庭充分论证后,须经过审判委员会集体讨论,并做全面的社会风险评估后予以下判。
遵义中院将案件裁判风险评估贯穿各类型案件中。在刑事案件中,引入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未成年被告人通过中介组织进行社会调查,其他被告人则由人民法院自行调查。被告人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家庭情况等将被纳入酌定量刑情节。在审理土地承包、相邻纠纷等涉及不动产的案件中,引入民风民俗化解纠纷。在审理婚姻家庭类案件中,着重通过接待、询问、调解了解当事人心理动态,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做好心理防范和应对,降低婚姻家庭类案件中潜藏的高危风险。
遵义中院将案件裁判风险评估涵盖重点案件中。“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涉及房地产开发、民间借贷等案件逐年增多,成为案件裁判风险评估的重点。”副院长刘红霞告诉记者。遵义中院充分考虑案内案外因素,从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舆情应对等方面,正确开展案件裁判“三个效果”的评估,妥善审理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为应对涉诉信访案件风险,遵义中院还成立了贵州省第一家信访合议庭,对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的重大案件、重大事件等及时采取措施化解。
在吴某和邹某离婚纠纷一案中,邹某多次明确表示不同意离婚,情绪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有过激举动的倾向,这引起了办案法官的高度关注。在预判风险的基础上,通过走访社村组织、街坊邻里等,法官充分掌握了邹某的生活背景、工作状况、经济条件,尽最大努力协调双方利益,充分保障邹某物质生活条件,最终化解了邹某的思想症结,避免了极端事件的发生。
经过近3年的努力,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已成为每名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秉持的方法和态度,这一机制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与2010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申诉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信访量下降了54%,服判息诉率达到91.08%,提升了3个百分点。(记者 李 阳 佘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