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最美夫妻”王晓菲、冯磊

2012-12-20 11:30: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最美夫妻”王晓菲、冯磊

  最后一吻“最美夫妻”王晓菲、冯磊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一对80后夫妻捐献爱女“小希望”的遗体器官,使得两名分别来自北京、天津的患者生命得以延续,这个故事,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股感动的暖流,多达20余万网友纷纷发帖留言表达自己的感动和敬佩。

  【解说】6月17日,记者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见到了“小希望”的父亲冯磊、母亲王晓菲,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小希望”的细节。

  【解说】“小希望”原名冯峻熙,出生于2010年4月12日。孩子的出生给这对80后夫妻带来了初为父母的无限喜悦。然而,孩子出生后不久便出现的异常反应,又让他们陷入无限的焦虑中。

  【同期】“小希望”的母亲 王晓菲

  (出生以后)第4天,孩子的异常反应就加剧了,有抽搐的表现。因为病情很严重,在旗县医疗条件有限,我们打的120直接来到赤峰市

  【解说】王晓菲说,尽管医生告诉他们“小希望”病情的严重性,但在“小希望”生命的26个月里他们从未放弃过治疗。

  【解说】为了方便给孩子看病,他们随后在赤峰市人民医院附近租下了一间房屋,冯磊在一个工地干起了钢筋工,王晓菲则照看孩子。

  孩子出生3个月后,王晓菲发现孩子的头始终无法抬起,此时医院也确诊“小希望”为脑瘫,建议做康复治疗。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意想不到的打击接踵而至。2012年1月,“小希望”出现肺部感染,并且病情越来越重。

  【同期】赤峰市医院儿科医生 萨初然贵

  这孩子一直不会咳嗽,所以痰一堵就会出现发绀的症状。特别是赶到有肺感染的时候,这孩子就特别重。此后因为有肺感染,来我们这儿反反复复住了将近有7、8次吧,反反复复地来,每次我们通过救治,积极的抢救后,就回家了。

  【解说】尽管一直在进行治疗,但是“小希望”的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看着“小希望”一天一天衰弱下去,王晓菲向医院表达希望在“小希望”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意愿。

  【同期】“小希望”的母亲 王晓菲

  因为我24小时都和孩子在一起,她是一个什么状态,病情是到什么程度,作为母亲来说,我心里最有数,最清楚。我感觉万一真有那么一天的话,这个事情我应该怎么面对。后来我就回忆,原来经常往医院跑,在长廊上,在电梯里看到过器官捐献,是不是咱们也能做这样一个决定。

  【解说】当“小希望”最后一次住进医院,当看到女儿的病情难以好转,为了能让女儿能以另一种形式活下去,挽救其他的病人,丈夫冯磊也最终同意将女儿的器官捐献出去。

  【同期】“小希望”的父亲 冯磊

  其实我最大的希望是将我老丫的心脏捐出去,后来经过几天红十字会来回找配型,说配型是有,但心脏用不了。因为孩子的心脏太小,用这么大心脏的没有,当时我特别失望。因为我希望我老丫的心不停地在跳。

  【解说】6月8日,“小希望”病情恶化、呼吸困难,后被诊断为脑死亡,仅靠医疗器械维持心跳、呼吸等体征。6月9日,“小希望”在通过专家委员会对器官状况评估之后,王晓菲和冯磊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和终止治疗同意书。也正是在签署登记表的时候,女儿的名字被改为了“希望”。

  【解说】9日当晚,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专家连夜乘飞机赶往赤峰市,在“小希望”的心跳停止之后,开展了器官摘除手术。

  6月9日,“小希望”在赤峰市人民医院走完了她26个月的人生里程,给她的父母留下了无尽的悲痛和遗憾。然而,就在同时,在去往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航班上,两场生命“对接”的壮举正拉开序幕,“小希望”的肝脏和肾脏将使两名患者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之火”。

  【同期】赤峰市医院副院长 陈金明

  小希望是DC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执行两年过程中,内蒙古区的第三例,在全国是年龄最小的大脏器的捐献者。

  【解说】据中国红十字会公布的数据,我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两年来,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6个省区市,全国共完成器官捐献207例,共捐献大器官546个,挽救540余名垂危患者,但这和我国每年150万的器官捐献需求量差距还是太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器官移植国,仅次于美国,然而我国器官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的比例是150:1,而美国器官移植的等待者与捐献者之间的比例是5:1。

  【解说】据悉,内蒙古自治区于2011年7月被列入第二批开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试点省(区),目前已有50余名志愿者填报捐献意向书。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