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喀什残友董事长刘勇(中)和其他工作人员到学员乌守阿吉家中拜年,并和义工麦合穆提(右)向乌守阿吉的父亲,讲述媒体对喀什残友的报道。(喀什残友供图)
这是刘勇过的第一个古尔邦节。
这是来自深圳的刘勇,第一次和爱人一起过古尔邦节。
这是来自深圳的残疾人刘勇,第一次和新疆的残疾朋友,一起过古尔邦节。
他在微博中说,古尔邦节当天,他在残友学员代吾然江家一起翻看老照片时,感觉就如一家人。
刘勇的微博用户名叫“刘勇在喀什”,每天都有喀什残友的活动、照片上载。记者也成为了刘勇的粉丝之一,通过网络,记者走进了一个在新疆的深圳残疾人的生活。
刘勇不是新疆人,却爱上了新疆,并决定留在新疆。刘勇是名残疾人,他留在新疆,是想为新疆的残疾朋友们,创造就业的机会。
正如他的QQ签名所说:“支持新疆弱势群体再就业!加油!”
他正在这么做。
他本是深圳残友的副董事长,却趁着援疆的机会,跑到了喀什,成立了喀什残友,目前有68位残疾人在喀什残友学习、就业,再加上从深圳过来的义工,共有78个人。
刘勇觉得,喀什残友看似公司,实际上更像一个家庭,一所学校。
最高兴的古尔邦节
刘勇是深圳人。
今年6月来疆,就在喀什扎了根。过古尔邦节,是他人生的头一回。
节前,刘勇上网查了资料,又请教了维吾尔族老人,把古尔邦节彻底了解了一下。这才和残友的义工们,到学员家中拜年。
乌守阿吉,是喀什残友的学员,刘勇叫他阿吉。见到刘勇和其他工作人员到自己家来,阿吉和家人热情相迎,阿吉称呼刘勇为“勇哥”。
在喀什残友、在微博上,几乎所有人都叫刘勇“勇哥”。大伙叫他勇哥,这样听起来不像一家人———根本就是一家人。
宰了羊,炖在锅里,一家人就围在一起拉家常。茶几上摆满了阿吉家人自制的食品,刘勇尝了尝馓子,和街上卖的味道完全不同。刘勇说,这应该就是家的味道吧。
阿吉的一只眼睛看不见,曾因此经常和家人冷战。进入残友后,阿吉和大家一起生活,还接受了汉英双语培训、电脑操作技能培训及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现在我还是干部呢!”阿吉现在是残友的后勤部部长,负责公司的住宿、食堂、卫生等工作,“现在我觉得我和常人没什么不同,也许我还会更厉害呢!”阿吉的话,让阿吉的家人笑了,对阿吉的家人来说,阿吉的改变,令这个古尔邦节成了最高兴的古尔邦节!
在代吾然江家,刘勇和他的家人坐在一起,翻看黑白的老照片。
代吾然江患有癫痫,学起电脑来却很快。他制作的图片获得了深圳某婚纱影楼的认可,为公司拿到了首笔60万元合同。这件事一直是代吾然江和家人的骄傲。
拿出照片,有的已经发黄,有的还有折痕。代吾然江坐在刘勇的身旁,给刘勇讲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刘勇更是产生了错觉:这就是自己的家吧。
刘勇喜欢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期间,“刘勇在喀什”的微博总是不停更新。刘勇说,过古尔邦节,他是兴奋的。他希望过了第一个古尔邦节,然后过第二个,第三个……
越是残疾越要美丽
今年6月10日,对刘勇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
就是这一天,他从深圳来到了喀什,开始了他在新疆的事业。
“只是想来尝试一下,想让成功的残疾人事业模式,在新疆、在喀什、在维吾尔族群众中,落地开花。”为这一句话,刘勇和其他4名残疾人,放弃了深圳的优越条件,硬是在喀什市郊,让一处闲置了两年的大院,慢慢有了生机。
10天时间,几人将这处大院收拾出来、购置了设备。可招聘残疾学员,当地人都不看好。
“肯定不会有人来报名!”这是刘勇听到最多的话,可刘勇不在乎。他也是残疾人,他也对生活沮丧过,自己都能重拾信心,他相信其他残疾人也一样。
招聘会上,他面对众多残疾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说起自己的经历:“我们都是残疾人,不管是汉族、维吾尔族,都是兄弟姐妹。我也只是初中毕业,现在却获得世界电脑网页设计大奖,成了集团副董事长,有了幸福的家庭。”
刘勇的一席话,吸引了不少残疾人和家长的目光。
刘勇3岁那年,因摔进地窖致残,身高不到1.4米。因为求医耽误了上学,因为残疾影响了求职。屡次求职失败,让刘勇有了“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想法。“现在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残友这个平台,希望让我们维吾尔族的残疾朋友能够像我一样自立自强,实现自我价值。残友的口号是‘越是残疾,越要美丽’。”
刘勇的话打动了他们,68名维吾尔族残疾学员很快就招满了。6月30日,深圳残友集团下属企业———“喀什残友”揭牌,刘勇任董事长。
独在异乡不为异客
在刘勇的QQ空间里,不少文章都是关于儿子的。
一个人在异乡,刘勇每天都想抱抱儿子,陪儿子玩玩具。但一个人的生活,刘勇从没觉得孤单过,也许,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生活。
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吃住,残友这个家庭里,也吸纳了越来越多的人。
“这个本来是摄影记者。”刘勇指着照片中一名清瘦的男子说,他叫朱锐,曾是深圳某报的摄影记者。来喀什只是想帮残友们拍点资料照片。见证了一个个感人场面后,他决定留下做义工,回去辞掉了工作。今年8月30日,朱锐和女友在深圳领了结婚证,第二天双双飞回喀什。
“这是麦合穆提,没有他,我们的工作会很难。”照片中一位维吾尔族义工笑着站在一群残疾人中间。麦合穆提本在喀什海关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来帮忙当翻译。看着几个深圳人为新疆的残疾人奔波,麦合穆提深受感动,干脆也辞职,做起了义工。
还有人,也让刘勇感动,他们就是家长。
每周,刘勇和工作人员,都会去一名残疾人家进行家访。根据个人情况、家庭情况来制定适合他的培训项目、从业项目。每一次家访,都给刘勇留下深刻印象。
在23岁的玛依拉家,她的父亲拉着刘勇的手泣不成声,一遍又一遍地感谢残友。玛依拉4岁时因病致残,虽然玛依拉坚强地学会了汉语、计算机,但家人都不知道,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如今,玛依拉是喀什残友的行政部部长,爱说话,爱笑,还能自己挣钱了,这是让玛依拉最高兴的。
残友帮残疾农户开发电子商务项目,因人制宜教残疾人摄影、图像处理,甚至找到老艺人,让残疾人开始学习非遗手艺……上月,残友集团在深圳某超市开设了首个专卖残障人士手工艺品的“爱心柜台”,喀什残友的产品面世。
这让家长们露出了笑脸。有的家长说,让孩子叫你爸爸吧;有的家长说,你给孩子带来的,是另一种人生……
刘勇习惯了和这些家长坐在一起,商讨孩子的未来,自己好像不是公司的董事长,确确实实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
没有什么能阻挡爱
现在的喀什残友,正在茁壮成长。
残友非遗项目引起了一些国际艺术组织的关注。今年9月,国际艺穗节和深港城市双年展组委会发函邀请他们,希望维吾尔老艺人与残疾人到深圳和香港演出。
收到这个消息,刘勇有喜有忧。12月,刘勇想带着残友和老艺人参加演出,可前提是必须筹到演员的机票。
目前,喀什残友的经费还是深圳残友集团赞助的。刘勇和残友们正在探索盈利渠道,电子商务、摄影等都在逐步进行。刘勇希望这些能带来收益,然后为更多的残疾人做事。
和这些人在一起,刘勇觉得,这就是家他常在微博和QQ空间上发图片,讲述喀什残友的故事,和大家分享这些快乐。
刘勇说,把残友的事儿放到微博上,只是希望更多人能走近残疾人这个群体,来关注这个群体。照片里的刘勇,总是和大家站在一起,唱歌,跳舞,宰羊,吃饭,过生日……这样的生活,是美好的。
可是,在深圳,刘勇也有牵挂。
6岁的儿子,成天在电话里叫着爸爸,叫的刘勇心里又甜又酸。他也想亲亲儿子的脸蛋,哄儿子睡着。刘勇想了想,既然爱上新疆这块土地了,就这样吧。
上月中旬,刘勇把爱人接来新疆,爱人也加入了残友,成为一名义工。过一阵儿,他准备把儿子也接来,这样就能安心在新疆工作了。
刘勇希望,把残友在新疆开枝散叶,为新疆的残疾人做更多的事,这就是他的新疆梦。
新疆人,都是淳朴的,努力的;他们付出感情时,也是简单的,真诚的。刘勇因为简单的理由,爱上了新疆。
如今的残友大院,再不是几个月之前那个荒芜大院了。这里像是小公园、游乐场,村民总在院里唱歌跳舞,这个大院,生机勃勃。
“虽然在语言交流上还不顺畅,但我相信,眼神就足够交流!”刘勇想,爱上新疆,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留在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