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李义朝:学会“拒绝”

2012-12-19 20:38: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法院网 

    《人生核算》一书详细披露了一批高官犯罪案件,道出了他们人生败落轨迹及走向深渊的忏悔。高官落马无不从“贪”字引起,贪财、贪色、贪权,最终身败名裂。他们极崇尚面子哲学,信奉“好汉不打上门送礼的”传统说教。不问缘由,凡送必接,是礼照收,笑纳不误,日积月累,所得数目惊人。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也无法关闭。

    对于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官吏而言,“敛财不义必自毙”的道理不可能不懂,然贪官们侥幸心理太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早已司空见惯,并视为为官处事之道。于是明知贪欲之害,却偏要铤而走险和以身试法。人心不足,欲壑难填。假如早日把持住自己,懂得和学会“拒绝”,何以身陷囹圄而面对铁窗苦度光阴?

    拒绝是一种为官本领,是一门处事艺术,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法官是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坚守者,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捍卫者,更是社会法治的建设者。法官天天在接触案件,与各种各样的当事人打交道,遭遇诱惑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必须时刻牢记审判纪律,恪守职业操守,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放弃和拒绝。做到心不动于利诱,目不眩于色惑,始终保持法官公正廉洁本色。

    在审判权基本归还合议庭的司法改革语境下,法官权力相对加重,办案享有独立而灵活的实际裁判权,自然成为当事人拉拢、引诱、和糖衣炮弹“袭击”的对象。面对诱惑何去何从?接受,意味着迁就、退让和妥协,那是一条布满陷阱和危险的选择;拒绝则体现出一个法官的政治觉悟、人生修养和思想境界,是法官抵御侵蚀的明智之举。两种态度,两种选择,其结果和命运截然不同。

    一个贪心浓重私欲旺盛且不节制的法官,无论其如何粉饰、伪装,其“庐山真面目”终究原形毕露,这样的法官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久而久之误入歧途走向犯罪是必然的。人们常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事人为达到诉讼目的,施以利诱,投其所好,是别有用心的,完全是冲着法官手中的权力放“长线”钓“大鱼”。一旦法官“咬饵”“上钩”,必为其俘虏,导致天平砝码失衡。

    学会拒绝是法官应对诱惑理智抽身的聪明体现,是法官自重、自省、自警的直接表现,是法官坚守职业操守的集中反映,更是法官保持廉洁,秉持公正的具体展示。“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人头上三尺有神明”。做坏事如此,做好事亦如此,虽然一次次拒礼、拒贿,别人不曾看见,但神秘生物信息在迅速传递,时间能够使很多人有心灵感知,进而普遍认同和赞许。

    学会拒绝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力量。做法官最要紧的是身正、心净、手净,无欲则刚。有人认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做到“拒绝”很难,这是狭隘的唯心观点。有时群众盛情是难却,可是只要我们言明事理,晓以利害,示以定力,群众又何以不领情?问题的关键是想不想“拒绝”。做到“拒绝”,有助于法官人格升华和司法智慧增强,在群众面前有说话的底气,产生攻坚克难的力量。

    人生有许多制高点,做法官学问很多,学会“拒绝”,说明你修养达到一个制高点。既然选择了法官职业,就是天意安排,就应当为之付出。注意加强党性和法官修养,修身立德,不辱使命,恪守公正廉洁之本分,筑牢人生之底线,公正办案,坦荡做人。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做,不正之风不沾,守清贫耐寂寞,高风亮节抵制诱惑,使法官生涯亮丽而富有价值,以实际行动展示政法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河北省阜平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