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回首2012之平安人物> 模范人民调解员 吴亚琴

嘻嘻哈哈吴大姐 专解左邻右舍小疙瘩

2012-12-19 11:01: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城市晚报 

    吴亚琴的调解十二法

    18年的调解工作中,吴亚琴根据自己的调解经验、学习心得,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了人民调解工作十二法:

    一是政策传播调解法;

    二是和面团式调解法;

    三是爱心服务调解法;

    四是倾诉促和调解法;

    五是釜底抽薪调解法;

    六是巧借外力调解法;

    七是欲擒故纵调解法;

    八是刚柔相济调解法;

    九是滴水穿石调解法;

    十是公利驱动调解法;

    十一是见缝插针调解法;

    十二是未雨绸缪调解法。

    12月11日下午3点半,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办公室里,忙碌了一下午的吴亚琴终于可以坐下来,喝上一口热水,清清嗓子,准备接受记者的采访。可话刚说上没几句,又有居民敲门办事,吴亚琴和他们熟络地打着招呼。记者的采访,时不时地被打断,只好“见缝插针”。

    成为全国百名“人民调解员”中的一员,吴亚琴总说,长春市不应该就她一个人:“大家都很优秀”。而对于自己的工作方式,她也总是觉得和别人没啥两样:“我就是有双媒人腿、一张婆婆嘴、一颗妈妈心。”

    不愿做“小脚老太太” 迟到半个月报到

    吴亚琴,全国百名“人民调解员”之一,长春市唯一获此殊荣者。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8年,处理过的居民邻里小纠纷不计其数。今年52岁的她,是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

    1995年,35岁的吴亚琴被下派到长山社区做人民调解工作。年轻的她起初并不喜欢这份工作,“那时候认为居委会的工作都是小脚老太太的工作,自己这么年轻不合适。”吴亚琴说,原单位的老厂长一番话,让她在人民调解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

    “你去吧,你很适合这个工作,你这个人热心肠、心眼灵、表达能力强,正是这个工作需要的。”老厂长的话吴亚琴至今记得清清楚楚。一番深思熟虑后,吴亚琴决定到社区工作。于是,迟到半个月报到的吴亚琴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

    化解纠纷 初尝成就感 调解工作坚守18年

    “让我爱上这个行业,还有一段渊源。”吴亚琴说,那时候她刚到长山社区,两户楼上楼下的邻居,由于楼上鱼缸漏水,楼下新买的电视机被烧坏了。两户人家闹得厉害,官司都打到法院了。

    “原来都是一个单位的熟人,楼上楼下住着,因为这点小事闹到法院。”吴亚琴说,既然来了,就要帮着化解两家之间的矛盾。苦口婆心的劝说终见成效。这次成功的调解,给了吴亚琴成就感,坚定了她做人民调解员的信心。

    18年来,在吴亚琴手中,没有一起纠纷因调解不畅,致使矛盾升级而起诉至法院的,在她这里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合调解实际,她也总结出了一套独具个人特色的调解方法。

    长山社区主要是吉林省胜利零件厂家属宿舍区和平房区。2007年1月企业宣告破产,社区内一次性失业人口894人。社区凸显出“四多一少”的情况: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低收入人员多、一老养一老的多、有稳定收入的人员少。加上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居民混杂,矛盾多发,社区内邻里关系紧张、互不相让。面对诸多问题,吴亚琴坦诚地说,在这里做调解工作,并不容易。

    今年,社区共发生7起民事纠纷,全部被吴亚琴成功调解。

    吴亚琴:“有人需要我 就没有白活”

    吴亚琴说,如果不干调解工作,就像夕阳西下,没有啥价值。“现在我觉得自己没白活,有这么多人需要我、尊重我,我活得挺有价值!”

    而她所做的一切,也换来了老百姓的认可。看见她忙得来不及吃饭,居民上楼煮饺子给她送到社区。她自称吃百家饭,谁家做什么吃的,都给她送上一些。在长山社区,吴亚琴不知有多少“干爹”“干妈”,居民们担心她太累,身体吃不消,让她多注意休息。

    而老百姓的信任,给了吴亚琴动力。“他们(老百姓)给我的回馈和帮助,让我很有成就感。”吴亚琴说。

    多年来,吴亚琴的工作得到了群众和上级部门的认可,所获得的奖杯、锦旗一屋子,可她却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而即使获得诸多荣誉,吴亚琴的准则是“踏实做事,坦荡做人”。因为,有那么多社区的人看着自己呢。

    调解案例>>

    楼上楼下来回“和面团”

    针锋相对的邻居和解了

    为了方便社区居民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吴亚琴专门将办公室、家里和手机号码都写在社区的“公示板”上。居民们谁家有纠纷、哪户有难事,一下就能想到她。而且她一直住在小区内,不论白天黑夜,只要居民需要,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

    “调解工作,要有‘媒人腿、婆婆嘴、妈妈心’。”吴亚琴说,缺了哪一样,调解都有障碍。吴亚琴说出了一个感触颇深的事例。去年冬季,由于小区不定时供水,常有居民之间因水管漏水而产生摩擦。

    一天早上5点左右,吴亚琴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接起电话,听到一位老大娘哭哭啼啼地说:“闺女啊,你快来看看吧,我家被水淹了。”

    电话是居民王大娘打来的,老人的情绪十分激动。“我到那一看,家里一片狼藉,地上全是水,墙面都泡掉皮了。”吴亚琴说,更让老人难过的是“寿装”也被水泡坏了。见王大娘上楼兴师问罪,楼上住户情绪恼怒,称漏水是由于停水造成的,与己无关。原来楼上住户忘记关好水龙头,半夜突然来水,两家人都没发现。

    听完王大娘的话,吴亚琴赶紧安慰道:“大娘,您先别发火,这肯定不是故意的,我一定做好工作,争取让他们给您赔偿。”随后,吴亚琴又来到楼上,了解完情况,吴亚琴劝说:“不管什么原因,是你家漏的水把大娘家淹了,如果不赔偿,于情于理都讲不通。”就这样,吴亚琴楼上一趟、楼下一趟,来回沟通劝说。

    “这个时候,我就在中间充当和事佬,和面团式反复地劝。”吴亚琴说,从话语中要了解两方的思想动态。调解既要帮助弱势的一方,争取最大的补偿,同时让强势的一方,尽可能地多让步。最终楼上向大娘赔理致歉,并赔偿500元钱,一起即将激化的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人民调解也是一种服务,你真心帮助老百姓解决难题,老百姓就会对你十分认可。”吴亚琴说,媒人腿一样的勤快,听两家言;还要有一颗温暖的爱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如果是生人来调解,一样的道理,但是老百姓可能听起来不受用。”

    “很多法律专业人士下去调解,居民有时候连门都不给开。”宽城区团山街道司法所长周海莺说,因为在家庭发生纠纷时,受“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影响,并不愿意有外人介入。如果是他们信任和熟识的“吴姐”“吴姨”“闺女”去敲门,心里抵触情绪就少了很多。

    刚柔并济 苦口婆心地劝

    闹离婚的小两口和好了

    吴亚琴的调解不仅在社区居民内进行,只要是碰上的纠纷,不管认识不认识,她都会走上前去劝说一番。“碰见什么事调解什么事。”吴亚琴说,走在街上碰到打仗的,她上前劝说,带到人民调解室劝说。上周六,社区两个年轻人从青岛回来离婚,“他们还以为离婚需要社区开证明呢。”吴亚琴说,仔细问了一番,根本没什么原则问题,不过是因为媳妇与婆婆相处得不好。吴亚琴单独找两个人谈话,刚柔并济,一番劝说后,两个年轻人婚也不离了,当天下午就坐火车回青岛上班了。其他社区的居民,遇到难事,慕名而来,找吴亚琴帮忙,吴亚琴也不推托。

    她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跑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为居民排忧解难。但是因为做调解工作,吴亚琴也挨了不少白眼、挨了不少骂,甚至还遭受到人身攻击,受了不少委屈。“我这个人不记仇呀,事情过去了就翻页了。”吴亚琴说,“也不知道为什么,调解就像有一种魔力似的,给居民调解有瘾。”因为说话太多,2003年、2008年,她声带两次手术,医生嘱咐少说话,可是吴亚琴根本没办到。

    (记者 邵梁/报道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