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回首2012之平安人物> 模范人民调解员 吴亚琴

社区管理“用招” 人民调解“用心”

2012-12-19 10:29: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社区管理“用招” 人民调解“用心”

    ——访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吴亚琴

    “好女不嫁杨家崴子。”

    这是十多年前的一句顺口溜,其中的杨家崴子指的是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社区。那时长山社区因为脏乱差、社会治安不好,几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今这里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楼整齐划一,环境干净整洁,居民见面热情地打招呼,孩童在健身场自由玩耍……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今日的“幸福院”。

    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带着这个疑问,法制网记者来到长山社区。“长山社区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长春市司法局局长张洪彬说,她就是长山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吴亚琴。

    采访中,不时有群众推门喊“吴书记”,还没等群众继续说,吴亚琴就把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脱口而出。“在这工作17年了,谁家是什么情况,我都知道。”吴亚琴说。

    据了解,长山社区近年来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化解社会矛盾,全面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辖区社会秩序良好,刑事发案率为零。今年以来,共发生7起民事纠纷,全部成功调解。

    居民自治管理社区“大家”

    “我这个书记现在都得听居民的,居民才是社区的‘头’。”吴亚琴说的这句话让记者疑惑不解。

    2008年夏,居民与物业公司“闹掰了”。居民拒交水电费,物业则停水停电。时值中考、高考前夕,炎炎夏日居民怎么办?这可急坏了吴亚琴。

    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吴亚琴把居民召集起来,磨破嘴皮子给大家讲道理,最终由居民选举成立了“清欠临时管理小组”,仅用10天就收齐并结清了了拖欠的20多万元物业费,恢复供水供电,并解除了与物业公司的合同。

    “弹劾”物业让吴亚琴尝到了居民自治管理的“甜头”,于是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居民自治管理的长效机制,成立一个组织作为社区事务的决策机构。

    2011年6月,在吴亚琴的努力下,长山社区成立了“居民事务志愿服务管理站”作为社区事务管理的决策机构,委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居委会则成为执行机构。管理站先后为社区修缮了健身场地、修理防盗门、更换楼道窗户玻璃、实施楼房“外保温”工程,并将小区物业费定为0.3元/平方米,远低于长春平均水平。

    正在锻炼的王大爷告诉记者,去年夏天管理站决定重修道路,可把吴书记累坏了。“吴书记早晨不到6点就过来,晚上7点多了还吃不上饭,有次中午都热晕了,大家伙都看在眼里,吴书记可真是个好书记啊。”

    “百姓说事点”同样为居民反映问题、建言献策提供了平台。“百姓说事点”设在健身场,每天吴亚琴都会去看看。“在那和居民唠会嗑,小事我就解决;大事呢,我就汇报给管理站。”吴亚琴朴实地说。

    为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吴亚琴结合社区老人多的特点,召集身体结实的老年人组成“老党员巡逻队”、“巾帼巡逻队”,预防了多起盗窃案件的发生。针对孤寡老人,开展家庭自助式、邻里互助式、功能输出式等居家养老入户服务;针对困难群众,协调相关部门提供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累计帮扶贫困大学生57名;针对下岗失业人员,联系用工单位举办就业服务对接会,累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500多人次。此外,社区还积极搭建群众文体活动平台,成立夕阳艺术团、广场舞健身队,自编自演节目,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居民自治管理社区‘大家’,让长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亚琴说,只要居民能得实惠,自己苦点累点也值了。

    人民调解助稳和谐“小家”

    长山社区主要为吉林省胜利零件厂家属宿舍区和平房区。2007年1月企业宣告破产,导致一次性失业894人,随之小区被迫弃管,社区凸显出“四多一少”的特点,即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低收入人员多、一老养一老的多、有稳定收入的人员少。加之社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居民混杂、矛盾多发,因此社区综治工作面临很大困难。面对诸多问题,吴亚琴坚持做好调解和矛盾化解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和谐之路。

    社区龙氏兄妹因继承遗产发生纠纷,吴亚琴为了让近乎“决裂”兄妹俩重归于好,天天在兄妹间做工作,嗓子都说哑了,有时晚上做梦也是在调解。最终在宽城区法院的联合调解下,龙先生向妹妹支付了相应房款。事后龙氏兄妹都连声对吴亚琴说“谢谢”。

    社区居民李某经营的出租车转手给邻居范某后,问题多发,花了范某不少钱,于是她拒支付剩余购车款,一审二审法院均判决范某赔偿李某5400元。范某仍拒不执行判决,从此两家人见面就骂,甚至大打出手。

    吴亚琴采取刚柔并济调解法,分别作两人工作。对范某说,败诉就应执行判决,别因这事伤了和气;又劝解李某,钱有花了之时,情谊无价买不来,以前都是好邻居,现在高抬贵手,少要点。最终范某自愿付给李某人民币2000元,了结了10年未果的民事案件。

    “遇到横的居民,没少听脏话,遭人白眼。”吴亚琴坦言,有时感觉也挺委屈的,但看到邻里纠纷少了,心里也就高兴了。

    当被问及人民调解的秘诀时,吴亚琴坦然道:“人民调解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恒心。”

    截至现在,吴亚琴调解案例200多起,预防民转刑恶性事件20多起,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7起,成功率达98%以上,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吉林省人民调解业务能手”等荣誉称号。她总结的和面团式调解法、釜底抽薪调解法、刚柔相济调解法等人民调解十二法被广泛推广。

    “一失足”不成“千古恨”

    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在吴亚琴眼中是创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环节。

    社区居民王某的丈夫因心梗去世,唯一的儿子朱某在监狱服刑,王某希望儿子来为父亲送终。吴亚琴四处打电话想尽办法联系吉林省监狱管理局。最终监狱管理局本着人性化改造的方针,研究决定同意朱某参加葬礼。之后朱某认真接受改造,减刑两年提前释放。

    出狱后的朱某因无技术,找工作到处碰壁。吴亚琴知道后,把他送入技校学习铆焊技术,并向校方说明实际情况,为其减免了2500元学费。由于身体原因,朱某改行想开水果店,但缺本钱,吴亚琴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反对,托关系给他借了1万元,后来连续几次借钱给孙某。

    吴亚琴家生活并不富裕,当问及是否担心朱某“赖账”,吴亚琴说:“担心是有的,但想到如果不帮助他们,他们走投无路还会犯罪时,我就决定赌一把。”

    事实证明吴亚琴是对的,现在朱某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对于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来说,技术改变生活,思想决定未来。吴亚琴有空就和他们唠唠家常,有时还把他们请到自己家来吃饭,为生活困难的办理低保,让他们慢慢放下思想包袱。

    从2005年至今,刑释人员“二进宫”现象在长山社区已不复存在。

    “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做好了,不仅家庭美满,社区稳定了,整个社会也会因此受益。”吴亚琴说。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50多岁的吴亚琴退休了是否要享受天伦之乐时,吴亚琴微笑着说:“我加入巡逻队吧,活到老干到老嘛,每天能看到社区我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 张亮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