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神病患的管理最终是要回到社区,以社区管理为中心,这是趋势。”唐宏宇认为。
各省区市也在做类似尝试。
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看到,江西、福建、湖南、吉林、浙江等省,均在走各部门“协同作战”之路。以江西为例,今年财政拨出660万专项资金,用于重性精神病患的收治管理工作。其公安机关通过分户走访、摸底,“排查”此类人群,并进行信息采集、风险评估、落实监护责任等工作;卫生部门负责肇事肇祸精神病患的监测,督促医院做好鉴定、收治和管控工作;民政部门负责流落社会的精神病人的救助及送返原籍……
在一些省区市,还为贫困重症病患设立了“住院救助基金”。
“整个协作网正在建设,但还没有建成。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社区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双向转诊通道还没有完全理顺。”这是王绍礼概括的当前“弊病”。
他认为,医院为这类病患建立信息库后,即使其出院回家,“社区管理者也能第一时间接到信息,迅速去跟踪随访”。但由于社区力量跟不上,财力投入有限,“目前,即使在北京,我们能做到的也只是把病人信息通知到当地精神卫生防控部门去,能不能‘落地’不敢说。”
李玫瑾还强调,干预不应止于重性精神病患,抑郁、焦躁等一般心理疾病也应被纳入。
有心理医生曾提示:“如果社区都能建立一个心理干预机构,如果案发前,当事人或邻居能有渠道给社区专业人员打个求助电话,也许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
李玫瑾认为:“精神出现异常的人,最先发现的应是他的家人,如果家庭失去功能,邻居及社区人士往往能够发现,他们要及时送病患去医院或报警。如果医院在接诊每一个病人后能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公安机关在处理每一疑有精神问题的嫌疑人案件时,能够及时与医院进行联系沟通,就能建立家庭、社区、公安、医院协作机制。”(王梦婕 陈霏菲)
·中国拟规定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
·重症精神病人用药有望全免费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提议:重症精神病人强制治疗应免费
·北京:6万重症精神病人门诊享受免费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