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丽路701弄40号,紫藤苑小区一幢普通的居民楼。
这是杨兆顺办公的地方。党总支、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全部在这百余平方米的老公房底楼。最大的两间房,一间是老年人活动中心,一间是居民服务中心。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居委会,是这个住着近8000居民的小区缩影。
小区的“中央绿地”,比周边高出一层楼,搭上凉亭长椅,围满了绿树桂花。小区原本没有成片的健身场所,杨兆顺和同事们就把车棚顶部改造成幽雅的休闲之地。
当初条件的艰苦,没有阻止紫藤苑的居民们对幸福的追求。他们没有因陋就简,而是因地制宜,群策群力,硬是在“螺蛳壳”里筑起了“道场”。
如今,居民们坐在凉亭里拣着毛豆,“生活在紫藤苑有福气!”
据说,紫藤的花语是“为你执着,幸福时刻”。
历经13载,杨兆顺说,这真是众手浇开的幸福花。
多想居民所想
时光回溯到13年前,杨兆顺刚刚和“两湾一宅”的老邻居们动迁到这里。说起当年小区环境,老住户们频频摇头:地处城乡结合部,出门两条路,300米长的银杏路最多时开出18家棋牌室,常有人吆五喝六,聚众赌博;白丽路上发廊和浴室林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这里被当地人戏称为 “拉斯维加斯”和 “阿姆斯特丹”,即“赌城”+“红灯区”。天一擦黑,连出租车也要绕道。
打蛇打七寸,杨兆顺上任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清理两条马路。
杨兆顺以区人大代表的身份一次次向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和民警一同实地调研。专项整治开始后,杨兆顺带着社区近百名党员,配合公安机关,挨家挨户做房东工作,告诫他们不允许将门面租给别人从事违法活动。非法经营的棋牌室和发廊被取缔,杨兆顺又组织起200余名党员和居民志愿者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天天来回巡查。
一些志愿者干脆坐在店门口,发现隐患立即举报。用了一年多时间,两条马路面貌彻底改观。这一年,紫藤苑被评为上海市安全小区。
曾与杨兆顺搭档多年的前任居委会主任黄扣兰,对杨兆顺最深的印象是:“敢碰硬”。但要啃“硬骨头”,在社区解决问题,又施不得蛮力,杨书记会动脑筋,用巧力,以柔克刚。
如今,小区大门口的马路在阳光下能发光。可当年,杨兆顺曾在这里堆起一座垃圾山!为改变小区环境,杨兆顺组织党员护村队,和居委干部一起在小区里捡垃圾。但有些居民不领情,你前头捡,我后面扔。杨兆顺火了,把垃圾归拢到小区门口,堆出一座垃圾山。他甩下一句“硬邦邦”的话,“不要扫,不要拉走,就让这座垃圾山在这里亮相。”
整整3天,这座垃圾山在小区大门口晒了3天。紫藤苑的居民看着这座垃圾山,心里不是滋味。
杨兆顺偷偷观察:小区垃圾桶里的垃圾开始多了,路上、绿化带里的垃圾一点点变少——这是他要的效果。看到这些变化,杨兆顺乐呵呵地带着同事们,拎着铲子走到门口,一铲一铲,又铲走了这座垃圾山。
居委会人力有限,资源有限,要管的事情却不少。力道究竟往哪里用,才能算巧?杨兆顺的经验只有4个字——换位思考,“多想想居民想要的是什么。”
今年5月27日凌晨4时多,小区内一个地下停车库因助动车电瓶自燃引发火灾,烧毁了18辆电瓶车、助动车,烧坏了70辆。车主们和车库管理方谈不拢车辆价值,一直吵不出个结果。杨兆顺听了双方意见就明白,大家都怕“不公平”。于是他抓住“公平”做文章,牵头成立善后处理小组,请来附近摩托车行的经理,作为“第三方”评估出一个指导价,在此基础上由处理小组、车主及物业三方共同协商。这一招还真管用。车行经理不是当事人,又是专业人士,给出的“估价”双方都能接受。短短8天时间,所有车辆赔偿事宜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