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回首2012之平安人物> “小巷总理”杨兆顺

杨兆顺的“草根经”

2012-12-18 17:35: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东方网 

    凭着“草根”智慧,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兆顺摸索出了一套社区管理的“草根经”:在小区的每个楼道口,贴一张标牌,上面写着调解员名字、住址和联系方式。当邻里发生矛盾时,这个“老娘舅”就去调解。在社区管理上杨兆顺也有很多好办法,他把小区里有一技之长的外来人员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为民服务社。他总结出一套扎根社区的方法:“树立形象,便利群众,亲近居民,扶持弱势,维护平安,换位思考,热心帮教,快速处置”。靠着“草根经”,杨兆顺硬是把一个后进社区转变为全国性的文明社区和上海市安全小区。

    杨兆顺事迹成了全国的热点,新华社连续播发通讯《“你就是一块冰,也会被我融化”》《紫藤花开党旗飘扬》,介绍杨兆顺和他的社区工作经验。读完他的事迹,令人为之心折。杨兆顺事迹,说千道万,就是一颗真心为群众。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杨兆顺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止,他天天面对的是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事,怀着对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亲情好意,“不说官话说土话”,用一种平复万难的担承与雄劲,通过一个个具体实在的“土办法”、“金点子”,在一个困难群众集中、社会情况复杂的社区,苦口婆心理顺“弱势情绪”和“边缘心理”,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回应了群众关切,贴近了群众感受,造出了日暖风和的人世风景。

    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要着眼于“管用”,着眼于“贴心”,着眼于用人性的温度去管理。两千年前,中国管理思想巨著《管子?霸言》篇中提出“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于人”的经世观念,杨兆顺正是在自己的一方小小天地中,以善政抚绥万方,与百姓相处相安,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当然,“争”人,先要“争”己,“打铁先须自身硬”,只有思想上视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群众当“亲人”,工作上做群众“仆人”,不断砥砺自身品格,处处以光昭日月之美德凝聚人心,才能获得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与支持。无疑,“争”人,也不能光靠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必须团结带领一班人去“争”,才能形成百花争春的局面。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事实上,阿基米德并没有找到这样的基点,因此,他也不可能撬起地球。而历史给了杨兆顺一个社区管理的支点,果然,他尽职尽责、默默奉献,不负众望地撬起了社区安定、居民快乐的“地球”。我们每个人不妨也思考一下,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又能为世景安宁、岁月静好做点什么?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