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缝补我们穿坏的衣服。那一块块缝上去的补丁,就像叠上去的往事,把那个困难时期家中的纷纷扰扰缝在了记忆里。母亲把补好的衣服洗净、浆好给我们穿上,那种散发着清新味道的感觉,像给平淡的日子注入了甘甜的蜜,伴我度过了童年。母亲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年那月,农村里普遍贫困,个别人家有人在外面工作、人口又少的,生活条件就好些。小孩子在一块玩儿时,条件好的人家的孩子经常手里拿着饼干、麻花或糖块儿吃,我们这些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人家的孩子就眼巴巴地看着,眼馋、羡慕。回家后和母亲说了,母亲说:“吃了不多长一块肉,不吃也少不了一块肉。”
那年那月,最辛苦、最劳累的是母亲。上有老,下有小,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里里外外,母亲把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庭。母亲没念几天书,没有什么文化,但她很要强,一定要把日子过好。母亲总说:“宁让身子受苦,不让脸上受热。”
母亲还经常教育我们说:“人活着就要担当,要有骨气,要有尊严。”
有时候回想起母亲的话,虽然简简单单,却让我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