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社会治安

安徽淮北:整合警务资源 打造立体化防控体系

2012-12-18 10:36: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打造合成警务、深化科技应用、社区民警专职化……今年以来,安徽省淮北市公安局创新工作方法,紧密结合淮北主城区集中、矿区点状分散、农村地域广阔的特点,努力构筑更加完善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1月至11月,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4.1%,其中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4.4%;破获各类刑事案件数同比上升10.1%,其中破获现发案件数同比上升22.4%,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打造合成警务,织密防控网络

    主城区实行特警、巡警、交警“三位一体”共同巡逻执勤

    “要用打‘合成仗’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各种警务资源,提升警务效能和防控体系的综合作战能力,构筑立体防控网。”淮北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周勇对记者说。

    淮北在主城区实行特警、巡警、交警“三位一体”共同巡逻执勤,加强对主干道的控制,发挥整体防控的作用;在市区边界、城乡接合部、出城口“三级卡点”实行治安、交警“二合一”查控,发挥城门的堵控作用。结合辖区实有人口数量、区域面积、治安状况等实际因素,将辖区科学划分为34个防区,均实行车辆、无线电台、备勤点“三固定”,采用车巡和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逻工作,并接受市局指挥中心指令,就近承担接处警任务;充分发挥治安岗亭的作用,在车站、大型商业场所、娱乐场所、外来人口聚集地,依托治安岗亭开展值守、监控、巡查、接警工作。据统计,今年以来,淮北市公安局通过巡逻盘查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同比上升7.4%,110指挥中心接报入室盗窃警情同比下降22.6%,接报抢劫警情同比下降26.9%。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控死角,织密防控网,淮北公安机关通过组建打更放哨、看楼护院、义务巡逻等队伍的方式,广泛挖掘民力资源,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相山分局积极整合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居民小区等安保力量,加强业务检查和技能培训,指导开展巡防工作。杜集分局石台派出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探索组建由镇财政出资、公安部门管理使用、全镇群众受益的6个农村专职打更巡逻队伍,近5个月来,全镇6个行政村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深化科技应用,构建“智慧”公安

    基本实现对巡逻警车的精准定位和点对点调度指挥

    前不久,一名网上在逃人员在淮北市出现,淮北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立即指令附近巡逻人员包抄围捕。不到5分钟,涉嫌故意伤害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就落网了。

    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抓获犯罪嫌疑人,得益于淮北市公安局点对点调度指挥手段的应用。他们在完善每周信息会商制度,广泛搜集汇总、分析研判全市治安形势,确定治安防控重点区域、时段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警力部署,不断提高巡防工作的针对性。充分发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350兆集群呼叫系统等科技手段的作用,基本实现了对巡逻警车的精准定位和点对点调度指挥。在接到群众报警求助电话、确定报警人具体位置的同时,第一时间搜索出距离案发现场最近的巡逻警员、警车的位置,然后通过350兆集群呼叫系统,点对点调度指挥,使民警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淮北市公安局还给全局284辆警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并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通过标注不同颜色,实现了对巡逻警车与非巡逻警车的明确区分。巡逻警车统一编组编号,实时监控运行轨迹,确保按要求开展巡逻工作,一般警情就近由巡逻警力处置。一旦发生重大警情,根据现场情况,科学调配警力,有层级地实施增援,形成一呼百应、点线面联动的快速处警格局。

    淮北市公安局强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按照“三层布防”的原则,在外环区、城乡接合区、中心区在建或已经建成1116个监控点,同时对社会视频监控资源进一步整合应用;建立健全视频巡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视频监控在防范打击犯罪中的作用。今年以来,淮北市公安局还不断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将6处出城的普清卡口改造为高清卡口,完成4处单行线抓拍系统建设任务,完成7处普清电子警察、2处普清卡口的改造。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不仅方便了交通管理、执法执勤,也为打击犯罪、侦查破案提供了有力帮助。”淮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朱建军告诉记者,交警支队还组建了专门的执法小分队,每天不定时不定点地巡逻检查,加强路面管控力度。

    此外,淮北公安机关不断强化农村技防建设,大力推进传统技防中好用的“电子狗”、“气死贼”和“十户联防报警系统”等,并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濉溪县公安局在全县安装技防设施14万余台(个),农村技防覆盖率达58%,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农村地区各类案件的发生。

    社区民警专职化,夯实基层基础

    重新划定145个警务区,配备专职城乡社区民警164名、辅警261名

    “现在我们天天和老百姓在一起,看到我们老在社区里,坏人就不敢下手,群众感到安全多了。”57岁的惠苑社区民警高昌海说道。

    长期以来,派出所普遍采取“混合式”的勤务模式,社区民警承担着大量的办案、值班、接处警等工作,无法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社区警务工作上。如何化解这一问题?去年下半年,周勇带队走遍全市45个基层派出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必须大力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将社区民警从办案执勤等工作中剥离出来,专司安全防范、信息采集、人口管理和服务群众等基础工作。

    根据辖区实际,淮北市公安局重新划定145个警务区,配备专职城乡社区民警164名、辅警261名。城市按社区规划设立警务室,原则上一区一室一警,每名专职社区民警负责一个或若干个警务室,作为一个警务区;农村按行政村设立警务室,一村一室,每名专职社区民警负责一个或若干个警务室,作为一个警务区。为确保社区民警切实做到专职化,淮北市公安局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性措施。比如入室盗窃案件移交刑侦部门办理,派出所不再办理此类案件,减轻基层负担。另外,淮北市公安局投资220余万元,建设移动警务平台,为每名社区民警配备笔记本电脑、电瓶车,使民警能够随时在基层开展工作,做到即时采集信息即时录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公安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将把构筑完善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放在基础性、主导性的地位来抓,努力为淮北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周勇说。(记者 关清 通讯员 秦辉 郭涛)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安徽寿县检察院组织学习修改后刑事诉讼规则
·安徽宣城市“四融合”兴乡村旅游
·安徽石台县18项民生工程提前完成
·安徽黄山“村村绿”建生态家园
·安徽淮北“小手拉大手”同创文明城
·安徽政法文化建设提振干警“精气神”

·安徽政法文化建设提振干警“精气神”
·安徽六安市裕安区水利建设获国家级殊荣
·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惠残工程扎实推进
·安徽明光检司联合举办社区矫正对象法制教育课
·安徽芜湖六郎镇畅通群众诉求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