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实有人口

社会热议“生孩子如何不再难”

2012-12-18 09:19:3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雷海潮谈“生孩子难”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转变观念,“分娩难题”并非无解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孩子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大民生问题。12月5日和11日,本版推出系列报道“生孩子如何不再难”,刊发读者来信和记者调查,对人们在办准生证、挂号、建档、住院等环节的亲身经历和苦恼进行了客观反映。12月12日,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雷海潮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此话题接受采访,详细阐释了“生孩子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有关方面的应对举措。

    问:目前北京市产科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情况怎样?为什么“生孩子难”问题现在表现得格外突出?

    雷海潮:截止到2011年底,北京市助产机构已发展到137家,绝大多数二、三级综合医院都设有产科,产科床位近4000张。具体分布情况是,北京市三级医院产科床位1354张,二级医院产科床位2239张,一级医院产科床位251张。

    如果按照每张床一年周转60个产妇的平均水平计算,全市医院产科床位每年可接纳产妇24万。近两年北京市年分娩量为20—22万,医疗资源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匹配。

    按理说,24万张产科床位是可以满足约22万孕产妇需求的,那么为何还会出现“住院难、建档难”的问题呢?其实,“生孩子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和年份性、季节性矛盾的体现,即产妇就医意向集中在三级助产机构,怀孕分娩集中于某些特定年份、季节。

    一方面,因为目前绝大多数产妇一生只生一个孩子,大家都希望去最顶尖的医院、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和设施,于是三级医院出现“扎堆儿”现象。如果人人都去三级医院生产,必然会在这些医院造成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存在怀孕分娩的时令倾向性,一些孕产妇想在龙年或虎年生宝宝,造成这年份孕产妇特别多。比如,今年是龙年,医院的压力就相对较大。有些年轻夫妇甚至对孩子出生的时间也有倾向性,这就导致每年在特定的月份,医院的产科床位供需矛盾很紧张。

    问:调查发现,三甲医院产科和妇产医院普遍存在挂号难、建档难,有的建档甚至要排队排到半年以后,而很多二级、一级和民营医院产科并不存在这种现象,有的真可谓“门可罗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衡现象?如何解决?

    雷海潮:造成这种就诊不平衡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居民的习惯认识,认为大医院条件好,生孩子安全。二是孕产妇就诊缺少专业人员指导,随意性较大。三是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产科费用差距小,难以引导产妇分级就医。四是部分民营医院收费较高,大部分居民难以支付。

    其实,一般产妇生产是妇女正常的生理现象,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一样。政府有关部门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产科的资质均有严格的准入审查和日常管理。因此,大家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安全质量是有保证的。对于一般孕产妇而言,可以优先选择就近、方便的综合医院产科或者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就诊。“准妈妈”们不必非要“扎堆儿”去三级医院生产。

    当然,确有一些孕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种高危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医院将及时通过已经建立多年的孕妇转诊网络,将孕妇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院。所以,身体健康的孕妇可就近到区县所属的二级助产机构进行产前检查,直至分娩。如果孕产妇在产前检查中发现有异常情况,产科医生会开高危孕产妇转会诊三联单,孕妇持三联单到本区县指定的上级三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复杂,则留至三级医院负责后续诊疗服务,确保高危孕妇平安。

    问: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生孩子都是“添丁加口”的大喜事,人们都希望求得个“母子平安”。那么,目前各级助产机构分娩安全情况怎样?普通医院产妇的分娩安全如何保障?

    雷海潮:各级政府、各助产机构努力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力求实现零死亡,保障母婴安康。2011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即一万个孕产妇中发生死亡的不到1例;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8‰。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上述两个指标分别是685/10万和117.6‰,1997年分别是24/10万和9.5‰。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北京市在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切实有效地保障了母子康健。

    近三年,石景山、门头沟、平谷、延庆等区县均实现孕产妇零死亡,北京市在控制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率方面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产妇在北京市各级助产机构进行分娩总体是安全的,质量是可靠的。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起高危孕产妇转诊、会诊网络。各区县都设有高危孕产妇抢救指定医院,设有14家市级抢救指定医院,并设有9家专科医院承担会诊工作。危重情况可通过跨级转诊“绿色通道”,确保产科抢救迅速有效。2012年,北京市有高危孕产妇41793人,危重孕产妇2547人,均得到积极转诊、救治。

    问:不少孕产妇和家属反映,到医院做妇检时“重复检查、反复排队”等问题严重,令孕产妇疲惫不堪。请问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有什么对策?不同医院的检查结果能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雷海潮:孕妇在怀孕期接受孕期检查和保健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孕期的特殊问题。北京市医疗机构一直在努力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流程,方便孕产妇就诊,如预约挂号、分层挂号、周末和假日门诊、夜间门诊等等。但目前仍有部分医疗机构仍然存在就医流程优化不够、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将继续倡导和促进服务流程的优化,大力推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此外,在保证检查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北京市逐步推行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在未来3至5年,北京市将扩建20余所大医院,建设11所位于郊区的区域医疗中心。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产科服务能力的壮大和分流制度的建立完善,合理引导更多的孕产妇由三级医院到一、二级医院建档、分娩,再辅助以“移风易俗”教育,“分娩难题”将逐步得到缓解。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准生证难办背后暗藏权力寻租玄机
·广东:外来务工人员15个工作日内可办结准生证
·提高准生证办理效率何必等通知
·准生证新规 你那里落地了吗
·流动人口办准生证遇执行难 北京仍需原籍开证明
·北京:“准生证”拖延办理将严处 统一办证流程

·北京:“准生证”拖延办理将严处 统一办证流程
·“准生证新政”落地,须重塑服务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