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矛盾化解

山西朔州:居民九成以上诉求在社区内办理

2012-12-18 08:41: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走进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城街道站北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服务大厅,迎面墙上的一条宣传标语格外引人注目:“居民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居民的幸福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大厅内,办事的人熙熙攘攘。“如今有了这个服务大厅,像办户口这种事儿我们直接送过来就行了,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到处跑了。”来大厅给孙子上户口的张大妈对记者说。

    “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形成了服务、管理、保障、维稳‘四位一体’、项目化、网格化、集成化、智能化、规范化‘五化同步’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之路。”朔州市委书记王茂设告诉记者。

    统筹规划实施项目化服务管理

    作为中国新型的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正在崛起的北方生态园林工业城市、中国农区最大的奶源基地和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近年来,朔州经济得以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人均GDP达到49559元,在全省排名第1位。

    如何在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做好社会管理创新这项工作,成为摆在朔州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

    “针对这个问题,市委先后召开13次常委会专题研究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并组织开展了两次大调研活动,举办了专题研讨班,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把握重点,梯次推进’的思路,确定了70个重点实施项目,并且将这70个社会服务管理建设项目列入了全市‘十二五’规划,逐一落实。”朔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锦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项目落实,实施意见将70个项目逐一进行分解,确定了23个牵头单位和78个共同实施单位,明确了项目建设内容、标准、时限、责任等,由市、县(区)综治办统一建立项目库和项目实施档案。

    搭建平台实施网格化集成服务管理

    “给你送来的文具盒、学习用品,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一大早,怀仁县云中镇六小路社区网格员王美玉和另一名同事周美芬便来到了刘诗源家中,为即将开学的刘诗源送上了新买的文具盒、书包、运动鞋等用具。

    刘诗源的父亲十几年前因为患病医治无效去世,母亲改嫁,从小就由爷爷、奶奶抚养,老两口今年都七十多岁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收入微薄还要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这一家人的艰辛时刻牵挂着网格员王美玉的心。

    “这几年,居委会的人一次次来照顾我们,我们非常感谢!网格员的工作做得好啊!”刘爷爷激动地说。

    像王美玉这样的网格员,已遍布朔州的大街小巷。用李锦的话来说就是,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搭建平台,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是首要前提。

    据介绍,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朔州市在县区成立了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承担组织协调、指派调度、督导考核任务,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了城镇社区服务管理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120个。

    在网格划分上,朔州将全市120个社区划分了1100个网格,1688个行政村中有1027个村也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共划分网格4092个。在每个网格选配一名网格长,配备2至3名网格员。网格员承担着综治信息员、矛盾调解员、人口协管员、计生服务员、低保管理员、卫生监督员、治安巡防员、安全监督员、应急助理员、公共服务员等10项职能。

    “此外,针对过去资源分散、各自为阵、相互扯皮、办事拖拉的情况,我们将政法各部门、纪检、组织等18个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统一整合到了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同时对驻村(社区)民警、供水供电等基层工作力量、与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密切相关的群团组织及相关服务事项也进行了整合,基本上实现了集中办公,‘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李锦说。

    互联共享实现智能化服务管理

    “你看,在这个系统的电子地图上,只要你轻轻一点,这家住户的所有成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便会显示出来,不只是常住、流动人口管理,公司法人、特殊人群也已经纳入了系统。”工作人员小杨边演示着“智慧平鲁”平台,边向记者介绍说。

    据小杨介绍,“智慧平鲁”一体化信息平台作为朔州市智慧建设的试点,引进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成后将人口、“大社保”、社区、交通、医疗、旅游、校园等相关信息全部纳入信息平台,按照相对独立、部分共享的原则,群众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网上查询、网上审批、家居智能管理、电子支付等功能,政府部门可通过物联网、视频监控、无线感知实现电子政务、应急联动指挥、网络舆情监控、人口管理、矿山及环境安全监测和数字城市管理。

    “通过建设‘智慧平鲁’,真正实现了城市职能运行、政府智能服务、居民数字生活、产业智能发展的目标。”平鲁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耀君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朔州市将党建网、农廉网、平安网和110、119、120、市、县(区)长热线,12345政府公益服务管理信息纳入系统,并将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台、12348全国法律服务热线以及公共电话信息资源整合到数据库,统一受理各部门的公共事业管理、咨询、救助等服务。“如今,朔州市基本上形成了全面覆盖、动态管理、互联共享、功能齐全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今后,群众通过家里电脑与中心信息网络连接,就能实现‘一看便知’;通过家里电话或手机拨打中心服务热线,就能实现‘一听便知’;到中心大厅服务窗口查询具体事项,可以‘一查便知’;去中心大厅的智能服务管理平台按键查询,可以‘一按便知’。”李锦说。

    机制保障实施规范化管理服务

    采访中,李锦告诉记者,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能顺利推进,朔州市创新五大机制,逐渐形成了领导重视、制度约束、保障有力、运行高效的基层社会规范化服务管理体系。

    在创新制度管理机制方面,朔州市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实行了咨询类、审批类、协调类、信访类“四类”受理,急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退回件“五件”管理,服务项目、承办责任人、办事程序、服务时限、政策依据、监督方式“六公开”服务,保证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在充实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工作队伍中,朔州市对聘用人员,制定了招录、转岗、辞退等实施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招录人员的有序流转。同时建立了市、县(区)两级财政统筹,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经费保障机制。

    在监督考核方面,朔州市、县(区)两级综治委、办开展经常性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同时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工作运行情况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畴。

    “自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朔州市居民各种诉求在社区内办理率达到了90%以上,矛盾化解率达98%。公众安全感调查由2009年的84.21%上升到了去年的91.18%,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基层社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等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李锦说。(记者马岳君)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山西:加强代表联络工作
·山西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数字化”为煤矿编织“安全网”——探访山西首个“数字化矿山”
·山西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山西临汾尧都检察院:GPS规范警务用车
·山西强化监管 节水新规拧紧“水龙头”

·山西强化监管 节水新规拧紧“水龙头”
·山西:把握正确方向加强法治内容学习
·山西老人全部领到基本养老金
·山西临汾司法局营造学法尊法氛围
·[视频]山西出台《公安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警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