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邓飞:凤凰涅磐古道悠

2012-12-17 20:37: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法院网 

    凤凰古道,起自巫山旧县城治地,途经龙井乡,止于龙雾坝,全程约六十里。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段古道成为沿途村民乃至原钱家乡的民众进出县城的陆上通道。

    凤凰古道及沿途地貌,据清代陈明中所著《夔州纪程》记载:“自巫山登陆,由江干进城,出北门,层层皆山,一坡方平,又上一坡。二十里至水塘坪。沿途山沟两旁坡下,俱辟水田。田随山势之高下,如梯级。过水塘坪,则山高地瘠,仅种杂粮。再上十里,达山巅,名凤凰坡,将下坡底,有山嘴突出,上建一庙,名凤凰观。再下坡行数里,至龙雾坝,为山内场集。自水塘坪至龙雾坝,山坡高陡,大石嵯岈……”

    下面,作者盛情邀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去领略一下巫山凤凰古道悠远的历史吧!

    出旧县城北门,至官家溪,溪东石里山,因其距城十里又称“十里山”。据当地村民介绍,石里山起初名为“石人山”,因山上一处黄色的岩壁上有黑色人像而得名。

    过白泉村曾家坝,坝上镶嵌一清泉。泉中常有白鹤嬉戏饮水,故称“白泉”。

    行至马垭口,但见垭口两旁山峰耸峙,形似马鞍,因状得名。一说相传古时有人在此挖出了金马所致。

    登百丈坡,梯道山石修砌,宽五尺。上行十余里,至鸦泉水。百丈坡又名“凤凰山”,因山形似凤凰而得名。据清光绪《巫山县志》载:“凤凰山,县北三十里,一名百丈坡。”路旁凸显一岩石,名之“醪糟包”,传说可以从石孔中端出清凉甘甜的醪糟供行人解乏止渴。不过,这一传说仅限于路人行走至此饥渴难耐时产生的想象,抑或是有人曾经在此摆过摊卖过醪糟,后人为之纪念而取名。

    鸦泉水,俗名“鸦鹊水”。据清光绪《巫山县志·山川志》记载:“鸦泉水,县北三十里,百丈坡之顶,俗传古有神鸦引识此水,即城内西井之源。”泉旁建有龙王庙、泰山庙、牛王庙,庙前摆放着石墩,供行人歇息饮水。如今,“三庙”建筑辉煌不在,据称已在“破四旧”中被毁。

    下行十里,至凤凰观。原观矗立于凤凰山,古人惊其“石山壁立,含岈挺拔,行人经过,鲜不吁噫叹为危乎高哉。”诚如“三庙”,凤凰观也未能摆脱“破四旧”的命运而毁于朝夕。

    由凤凰观下行,过龙凤桥,即为龙雾坝。此桥修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其连接凤凰山和龙雾坝,故称“龙凤桥”。

    龙雾坝,曾为龙雾乡治地,今并入双龙镇。龙雾坝得名有“三说”:一说一座小山似凤,两道山梁似龙,二龙争凤,兴风作雾,故名;一说二龙在此交配,滚地成坝,加云施雾,而得此名;一说清康熙时傅作楫经过此地,遇见黑龙池上大雾弥漫,故称之为“龙雾坝”。

    抵达龙雾坝,也就走完了凤凰古道全程。行迹如果再往前延伸,需要下山经过双龙镇,逆流而至大昌镇治地,或由陆路途经原钱家乡,过从龙、笔架二村进入福田镇。它们自然不属于凤凰古道的范畴,在此大可不必夸夸其谈。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