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乱设摊、违法营运等“分外事”公安民警要不要管?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管理工作,怎么克服警力不足的“瓶颈”?这些令人困扰的“难题”在上海正逐步得到“破解”。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前端管理、问题导向,不断加强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构建社会化警务模式,有效延长了公安工作的“手臂”,实现了公安社会管理的“共赢共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要学会跳出公安看公安,立足全局看公安!”上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学兵认为公安工作要有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坚持在社会建设的大局中谋划公安工作。来自第三方的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已连续多年保持高位。
前端管理:由“被动补位”到“主动牵头”
一幢3层楼小别墅被分割成多间房子出租,楼顶院子还搭起窝棚和简易房……群租现象曾给宝山区华欣苑带来盗窃、纠纷等各类治安隐患,属地大华派出所忙着“救火”。
为拔掉这个“乱点”,所长倪连康推动建立了以居委会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物业、公安和外来租户共同参与的社区综合管理委员会,制定《自治公约》和《议事制度》,实行社区事务自治。“委员会成立,大家都绑在了一根绳子上,这下都能叫得动了。”倪连康表示,在此基础上,华欣苑连打“拆违”与“封闭式管理”两大战役,最终给小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盗窃案同比下降七成。
不靠前就要断后,不牵头最后一定是兜底。公安机关面对的各类治安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的集中映射和体现。只有前端管理抓好了,社会和谐稳定才有保障。
在“多靠前、少断后”的理念指导下,上海公安机关推动建立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勤”、“大联动”等城市管理的联动平台,加强与城管、民政、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联动和联勤巡逻,及时整治消除了一批群众反响强烈的治安热点顽症。全市公安机关狠抓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工作,“视频巡逻”与“实兵巡逻”相结合,立足辖区实际、屯兵街面、依托人机互动,加强前端管理,提升了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目前,在全市命案、两抢案件立案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的同时,命案破案率始终保持在97%左右,两抢案件破案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
问题导向:把群众挑刺当作“正能量”
开货车的葛广成被交警管了十几年,怎么也没想到最近被交警请上门,驾车体验道路情况并给交警提意见,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些“牢骚”居然被管理部门听取并纠正。
今年6月,上海徐汇交警邀请了一批驾驶员实地体验,对区内主干道标识提意见。葛广成是首批被邀请的“挑错员”。他驾车从龙吴路前往位于安福路的话剧中心,刚行驶到龙漕路就发现路上只有“上海南站”的牌子,没有“徐家汇”方向指示牌。
这样向群众“借慧眼”发现问题的活动,在上海公安机关渐成惯例。公安民警已经习惯于将群众的“批评”、“挑刺”当作推动促进公安工作的“正能量”。
去年岁末年初,南京西路沿线侵财案件频发,网上一片喊打,静安寺派出所被推上“风口浪尖”。面对各种批评的声音,派出所将目光投向周边林立的商务楼宇:良好的治安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商务楼宇的期盼,何不让楼宇安保力量一起加入到街面案件的打、防、控工作?今年3月,静安寺商圈“街面治安防控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他们与街面巡逻警力紧密配合。成立两个月,街面发案数环比下降40%,派出所还得以调整安排更多警力加大对其他区域的巡控力度,总体发案数也显著下降。
据悉,上海市公安局已连续两年在全警种深入推进的“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活动,邀请普通市民加入,转换视角寻找问题,解决了一大批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在群众一次次的挑刺、公安一次次改进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积极因素被激发起来,一大批既得民心、又具操作性的便民措施应运而生。
公共关系:打造警民利益“共同体”
11月12日中午,石门一路附近一便利店上演惊险一幕。一名中年男子盗窃店内财物的行为被发现后,持刀划伤店员。双方搏斗之际,途经此地的市民崔先生挺身而出,夺下男子手中刀具,并与随后赶来的民警一同将其制服。后崔先生独自默默离开。在警方联系他的过程中,他一再表示:这是自已应该做的!像崔先生这样见义勇为的市民在上海的街头越来越多。
维护公共安全的基础是公共关系。在严厉打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上海公安机关依托形式多样的警察公共关系工作,通过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互动打造警民利益“共同体”,努力构建“警民共治、全民皆警”群防群治体系。
发布博文1万6千余条、获转评66万余次……成立短短一年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已吸引了270余万粉丝群体,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微访谈”解读“新政新规”,依托“微话题”向群众“讨招问计”,“警民直通车”在一次次的互动中开进了群众心中。目前,一个以“@警民直通车•上海”为龙头、683个“名警名所名队”微博为基础的公安微博群,在创新社会管理、和谐警民关系、服务公安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成立已有两年的“上海公民警校”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另一项创举。两年来,坚持开放式、社会化、大协作的办学方向,全市形成了市、区(县)两级公民警校体系。至今已成功举办各类培训班近百期,培训社会各界群众万余人。通过邀请群众走进警营、体验工作,不仅让群众目睹警察艰辛、收获防范技能,更进一步赢得了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
短评:
既是捍卫者,也是建设者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职能要求决定其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也是建设者。如何在转型发展的社会大潮中找准公安机关的职能定位?如何有效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警力的无增长改善?上海公安机关用“前端管理”、“问题导向”、“公共关系”三把“利斧”,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征途上开辟了一条务实高效的新路。通过主动与政府职能单位的联动协作,公安工作的“手臂”不断得到伸长;通过邀请群众“挑刺”、“捡漏”,公安队伍的“眼光”不断得到拓展;通过不断创新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公安工作的“同盟军”日益壮大。引导公众参与、追求共治共赢,上海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正未有穷期!(记者 刘建 通讯员 吴艺)
·济南市中区:创新社会管理 绘制民生画卷
·西安未央区:多元维稳机制强化社会管理
·福建三明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改善民生
·推动形成具时代特征青海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滨海新区根据人口特色和现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涉诉信访工作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涉诉信访工作
·厦门市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 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深化平安建设
·江苏宝应:五大和谐互动 创新社会管理
·江苏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创新社会管理民心工程
·承德全力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