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的进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处在大建设、大发展阶段的未央区维稳任务繁重,维稳要求更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未央区委政法委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以“党委领导、各方参与、司法引导、多元联动、合力调解、面向基层、真情为民、共建和谐”为核心内容的“35106”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维稳机制,妥善化解了一大批司法审判、行政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无法单独解决的新型、疑难、复杂、重大矛盾纠纷案件,有效维护了辖区稳定,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何为“35106”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
未央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张瑞斌介绍,这是未央区委政法委在大量、深入调研基层政法单位的工作后形成的一套创新机制。机制中的“3”是指对领导干部实行维稳、发展、廉政三项责任考核,建全区级、街道、社区(村组)三级矛盾排查网络、风险评估网络、信息采集报送网络,打造三网联动、三级互动的工作机制,创建维稳资源共享平台。机制中的“5”是指在党委领导下,以司法调解为引导,使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仲裁调解、民间调解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合力化解,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机制中的“10”是指矛盾纠纷化解维稳工作人员,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力求做到“品要优、心要公、情要真、身要廉、事要清、法要精、理要通、学要勤、语要巧、气要顺”的“十要”调解法。机制中的“6”是指在每个街道设立一个群众工作服务站、一个法官工作站、一个法律服务室、一个警务室、一个检察工作站、一个信访接待室。他们在区委政法委领导下,若干单位合署办公,实行一个窗口接待、一站式服务,妥善化解一个单位或部门无法单独化解的矛盾纠纷。
“35106”合力巨大 实效显著
“"35106"新机制建立后,变以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民间调解、仲裁调解在各自主管范围内的单兵种作战为在区委政法委领导下多兵种联合作战,产生了巨大的调解合力,同时构筑了一个集信息报送、矛盾排查、研判化解为一体的立体化维稳网络。”未央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建安告诉记者,“35106”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维稳机制建立后,他们在全区设立了维稳公示牌332个,信息员1662名,全年信息员报送各类信息5560条,变以往化解群体性事件被动状态为主动工作,下好了维稳工作先手棋。
未央区大力推行社会安保维稳工作周研判制度,实行重点时段日研判,重大问题及时研判的工作机制。今年该区共召开三级联动研判分析会63次,通过信息报送到位,矛盾排查到位,工作研判到位,矛盾化解到位,群众诉求解决到位,对违法行为打击处理到位等“六到位”,使一大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在起始阶段就得到有效化解,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7月6日, 100多户购房者与房地产开发商因合同纠纷产生矛盾,双方抵触十分尖锐,冲突一触即发。
获悉这一情况后,区委政法委快速反应,研判后启动了“35106”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维稳机制当天,由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及辖区街道等部门抽调9名干部组成多元化解专案组,并将工作人员分为思想疏导、案件调查、协调处置三个小组,立即赶往事发地点,连夜分头开展工作。
思想疏导组首先安排人员将5名身体虚弱的购房者送到附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为他们挂号取药,并买来水果和食物。工作人员的真情、政府机关的参与,迅速稳定了群众的情绪。购房者李南由衷地说:“有政法委给我们做主,购房款不会打水漂了。”从此以后,购房者再无人去开发商办公室吵闹,而是决定依靠政府,通过合理、合法途径有效维权。
区委政法委没有让他们失望。案件调查组很快查明,2006年8月,房地产公司与村委会签订《联合开发协议》,仅向村委会支付了土地补偿款后,便向社会预售房屋116套,但因土地规划等手续未能办理,六年来一直没有开工建设。房地产公司与购房者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针对购房者分散居住在西安、铜川、商洛、渭南等地,而且诉求各不相同的情况,专案组遂通知所有购房群众在第三天上午,到区信访局会议室协商解决方案。工作人员首先耐心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接着坦诚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向开发商指出不退还群众购房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向购房者说明购买无证房屋应承担的商业风险。通过六个多小时的现场答疑,最终获得了纠纷双方的信任。
协调处置组通过15天的合力调解,促成开发商与116名购房者全部达成赔偿协议,终于使这起持续了六年之久的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
辖区街办负责人感慨地说;“这起纠纷如果不启动多元化解机制,仅凭街道办一家之力是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化解的,"35106"机制真给力!”
未央区委政法委的创新机制也受到了全国范围的广泛关注,《中国审判网》向全国介绍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的工作经验,来自甘肃省、青海省等地的200余名维稳工作者赴未央区学习交流后,认为该机制简便灵活,富有实效。
用真情化解矛盾 赢得群众信任
“群众的满意度就是对我们政法工作的最好评判。”张瑞斌表示,新机制要求对群众法度之内的诉讼要求要能及时办实做好,对群众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诉求也要努力满足。该区广大政法干警按照机制的“十要”调解法,在化解具体矛盾纠纷中,宁愿自己做蚂蚁腿婆婆嘴,也绝不让老百姓失望抱怨,正是这种为民执法的宗旨和理念,让他们妥善化解了许多人认为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
未央区人民法院审理过这样一起案件,受到了辖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85岁的徐大爷,凡事喜欢论一个理,因父子纠纷,老人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接他回新建楼房居住。经多次调解,儿子才答应让老人回新建楼房居住,但老人却说:“我告的是接回居住,不接不回!”其儿子更加倔强:“不回拉倒,坚决不接。”通过走访,法官发现老人与儿媳妇矛盾并不大,便动员其儿媳妇来法庭接老人回家居住,没想到又遭老人拒绝。他说:“我告的是儿子,儿媳妇来接,不符合我的诉讼要求。”倔强的父子互不相让,使法庭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经过深入讨论,法官们认识到,本案如果简单依照法律条文直接裁决,老人肯定难以接受,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于是未央法院的法官们决定用心化解这对父子的心结。以实现双方当事人心平气顺、家睦人和为目标,法官先后11次上门劝导、16次法庭调解,耐心为双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使父子二人终于达成了迎接协议。按照协议,干警和街道干部将老人送回家,儿子在家门口迎接,双方皆大欢喜。第二天,为满足老人讨个书面说法的愿望,法官们送达了一份没有执行内容的民事调解书,主要内容是:本案经法院主持调解,原、被告自愿达成的迎接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特别注明已履行。
心怀感激的老人不仅给法庭送了牌匾感谢办案人员,还特别写了一首打油诗送到了法院:“我老汉,八十五,养儿男,真辛苦;零八年,逢拆迁,暂时栖身住外边;父在外,应回还,要回家,难上难;众法官,协同办,数名公仆下乡间;左手扶,右手搀,送老汉,回家园;法为民,解倒悬,人民拥护千万年。”
“案结、事了、人和,是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也是"35106"机制的工作目标。因此,只要矛盾纠纷有百分之一的化解希望,我们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只要用心给群众办事,群众就信任你,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王建安说,正是这种带着责任去排忧,怀着感情去调解的精神,让“35106”机制显示出强大的魅力,化解了许多看似不能调和的矛盾纠纷。
某街道12户村民,因土地承包与村组发生矛盾。在有关部门多次处理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区委政法委果断启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数十次到这些人家中交流,渐渐打开了信访人的心结,主动放弃了无法实现的要求,并自愿写出了息诉罢访承诺书,使这起延续了8年的集体上访案件,得到了妥善化解。其中一名村民还义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成为不拿工资的特邀调解员。
·安东在西安铁法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强调坚决防止机械执法 推动法院科学发展
·陕西西安兴庆路派出所警民联动降发案
·陕西西安破获特大假发票案
·西安高校学者挂职基层检察院
·西安志愿者街头宣传防艾
·中央宣讲团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在陕西西安举行
·中央宣讲团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在陕西西安举行
·西安:“艾滋病感染者请你喝茶”
·西安检察机关延伸服务触角 建立社区工作室1254个
·陕西西安一日破两起贩毒案
·西安救助管理站:只要有需要 我们就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