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街道场中路1011弄居委会,正赶上居民代表召开评议会,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张表格,上面记录着上个月小区环境卫生、治安等情况,现场每一位代表都认真地画勾,然后七嘴八舌表达着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记者在居委会办公室的墙上看到,居民代表、常任代表,姓名、职责一清二楚;居委会会议、居民常任代表会议、居民代表大会、联席会、听政会、评议会“六会”制度规范有序。居委会主任杨阿姨告诉记者,“家门口议事堂”已经有好几年了,经过街道党工委的总结推广,逐渐被广泛认可,如今,居委会“家门口的议事堂”已成为上海市21家“自治家园示范点”之一。
据街道领导介绍,近年来,临汾社区(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以“居委会会议、居民常任代表会议、居民代表大会、联席会、听证会、评议会”的“六会”制度为载体的居民自治模式,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提升了公众参与度,构建了“小区的事群众自己做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新格局,逐步实现了从“管群众”到“群众管”的转变。特别是从去年起,街道发挥“议事堂”的自治平台作用,发动群众共同商议小区的管理问题,开展了居民自治管理。街道某小区因物业公司退出后出现管理真空,街道及时把“家门口的议事堂”引入小区内,自我管理小区事宜。一段时间下来,小区环境、秩序都有了明显改善,居民物业管理费的上缴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100%,成功解决了群众眼中的“大难题”。
现在,“家门口的议事堂”已引入临汾街道各个居民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不断完善,他们在业委会中建立党小组,在居委会中建立物业与环境工作委员会,构建了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梯形架构”,理顺了党总支政治领导、居委会自治管理、业委会依法运作和物业企业专业服务的关系,规范了业主代表活动内容和方式,扩大了业主在物业管理上的参与。
(记者刘建 通讯员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