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英模

三十载春华情满鸢都 ——记“潍坊市十大法治人物”张子辉

2012-12-15 09:31: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山东法制报 

    张子辉,1979年从事法院工作,至今已33载,曾任昌邑市人民法院院长、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现任潍坊中院立案庭庭长,先后30次立功受奖,其中4次荣记三等功,4次荣记二等功。在潍坊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笔者如约见到了刚刚获评“潍坊市十大法治人物”的张子辉:一米八多的个头,魁梧健壮,国字型的脸庞上戴着一副一千两百度的近视镜,让人感觉既朴实又刚毅。在多数与他打过交道的人们眼中,这个外表朴实并有典型山东大汉特点的法官,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为百姓多办点实事,苦点累点,值!”

    “七、八十年代,人民法庭条件异常艰苦,现在很难想象当初法官们如何办案。”1979年9月,张子辉庭长调入安丘市人民法院,分派到人民法庭工作。“当时在人民法庭,每个干警都有‘四宝’:大金鹿牌自行车、雨衣、提包和驳壳枪”。张庭长先后在安丘市庵上和白芬子两处法庭工作多年,谈到这段经历,他仍记忆犹新。

    “当时,法庭只有庭长和我两个人。我所在的法庭管辖三个公社,路途远,山路多,送达、取证、上门调解,全靠自行车来代步,外出的时候,车子上要带着被褥和‘四宝’,出去一呆就是半月二十天。”看到张庭长始终如一的笑容,笔者不禁为他以苦为乐的境界所折服。

    “交通不便其实还不算什么,最要紧的是吃和住最折磨人。那时,我们除了住大队办公室就是住饲养棚,回家后身上满是虱子,衣服要用开水烫或冬天放在院外冰冻才能去掉。吃饭也不规律,特别是冬天,庭上生个火炉子,我们自制了一个烤架,把干馒头在上面烤热了就吃,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得的胃病。”张庭长的艰苦经历深深打动了记者。

    “条件这么艰苦,您感到后悔吗?”笔者问。“谈不上后悔,当时的条件就那样,这么大的片区,责任要我们两个人来扛。再说了,能为百姓多办点实事,我们苦点累点,值!”

    谈到这里,张庭长讲了他在白芬子法庭工作时的经历:“白天老百姓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晚上才能回家,我们调解案子也不能耽误了农时。庭长和我一般要提前赶到大队,等百姓回家再调解案子,很多案子要调解到深夜,回去后还要手工抄写整理卷宗。法庭一年有两百多件案子,我是书记员,多数卷宗要挑灯夜战,认真整理。”“我这一千二百度的近视眼,就是因为经常熬夜落下的!”张庭长笑着说。

    此时,笔者想起了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一句诗:“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张庭长倾注一腔热血,鞠躬尽瘁为民的感人事迹,犹如洒向千峰的浓霜一样,染红了秋叶,也感动了无数父老乡亲。

    “把每起刑事案件,都办成经得住历史检验的‘铁案’”

    张子辉是个老刑事法官,有20多年的刑事审判经历,是大家公认的刑事办案能手,大家佩服的不仅是他娴熟的办案技巧,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敢于质疑,不达真相不罢休的韧劲。

    他曾审理过这样一起故意伤害案:受害人自称去生产队里分粮食,与保管员发生争执,保管员用秤砣砸伤了他的头部,导致颅骨骨折,要求追究保管员的刑事责任。为了查明事实,张庭长多次到医院调查,认真查看了受害人的伤口,发现医生缝合的伤者的伤口呈现不规则“Y”状,而秤砣砸伤的伤口应呈月牙状或半圆型,张庭长感到有疑点。随后,张庭长深入村庄调查走访知情者和证人,终于查清了案件真相。原来受害人与保管员发生争执后,先动手将保管员按倒在地,骑在保管员的身上并用双手掐住其脖子,情急之下保管员摸起身边一块砖头砸到了受害人头上,导致颅骨骨折。案情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保管员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最终保管员被宣告无罪。

    无论是担任刑庭庭长,还是任分管刑事的副院长,以及担任基层法院院长,他总是告诫刑事审判法官,“刑事案件事关人身自由,有些案件人命关天,不能有丝毫马虎,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揭开案件的真相,保证把每起案件都办成经得住历史检验的‘铁案’”。

    在潍坊中院担任刑一庭庭长的六年时间里,他在全省率先推动“审查死刑案件证据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得到省高院的肯定;多次组织公安、检察院等单位召开联席会统一刑事案件证据取证认证标准,受邀外出授课,被誉为潍坊地区的刑事案件专家;在他的努力下,有两起故意杀人案的错案被纠正,其中有一起案件被收入省高院的案例选编,用来指导全省刑事审判工作。

    “服务越到位,司法的公信力就越高”

    2009年初,根据党组安排,张子辉调到立案庭担任庭长。上任后,他发现,来中院立案大厅的当事人,连个书写桌椅和休息、饮水的地方都没有,不太便利。同时立案大厅布局规划不合理,窗口比较封闭,不利于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交流。他决心尽快改变大厅的布局设置,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司法服务。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与庭里同志多次外出学习、考察,最后拿出了比较成熟的改造方案,建议党组将中院原来的“立案大厅”升级为“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接待来访来诉,方便群众诉讼。

    最终,院党组采纳了他的改造方案,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诉讼服务中心。目前,诉讼服务中心内设一审执行立案、二审民商事立案、庭前调解、材料收转、退费结算等窗口,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还指导所辖区13处基层法院也都建立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诉讼服务中心。

    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时,张庭长还想方设法完善服务措施,在大厅配备了休息座椅、书写桌、纸笔、便民伞、饮水机、复印机等,为当事人提供细微周到的服务。为了方便群众诉讼,他还将《诉讼费收费办法》、《诉讼指南》、《诉讼风险提示》、《案件审理流程图》等全部公示上墙,让百姓明明白白参加诉讼。经过不懈努力,2011年,潍坊中院被最高法院表彰为全国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先进集体。 (邱金山 秦建刚)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