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放心丸”……这些是同事们送给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监所检察处检察员柴冬梅的各种昵称。
在首届全国监所检察业务竞赛中,柴冬梅一路披荆斩棘,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柴冬梅1999年参加工作,2008年来到监所检察部门,此前曾在公诉、法律政策研究等多个部门工作过,是一名“多面手”。在监所检察处,柴冬梅主要负责辖区派驻检察室的指导工作和处里的后勤工作。事实上,因为处里人少,大到办案,小到收发文件,都能见到柴冬梅忙碌的身影。
柴冬梅随身携带了一个小本子,遇到问题都要记下来,然后研究找答案。进行监管场所日常检察监督时,柴冬梅和同事们发现,畅通被监管人员诉求渠道,还有空间可提升。柴冬梅将此事认真地记在了小本子上。不久,在柴冬梅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五分院推出了“被监管人员入所入狱告知书”、“检务公开栏进监室”、“在押人员约见检察官绿色通道”、“向出所出狱人员发放检察官联系卡”等工作制度,维护了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厅的肯定。而柴冬梅本人在短短4年时间里,公开发表了《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问题的思考》等9篇理论文章。
在旁人眼里,内勤工作枯燥繁琐,难以干出成绩。柴冬梅却独辟蹊径,在规范管理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她建立了案件登记台账和分类文件收发登记,建立分院直接派驻的6个检察室和辖区10个基层院监所检察业务考核登记档案,把整个第五分院的监所检察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
和柴冬梅共事,大家都喜欢找她。“一件事,只要交给柴冬梅,我们就放心。”一名老同事说。就在这次比赛前,柴冬梅发现有关办案单位应退还看守所在押人员李某100元人民币。虽然数额不大,柴冬梅却多次了解查证并追踪监督,最终为李某追回了这100元。
采访中,柴冬梅直言自己在监所检察工作中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实维护刑罚执行的公平公正,维护监管秩序,维护被监管人的合法权益。(徐盈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