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年去了次井冈山,去年去了趟延安,两次“红色之旅”让我感悟颇深。我相信每一个到过井冈山和延安的人,都可能会有同我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思考信仰。
信仰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心理现象,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在人生的长河里,信仰发挥着如航标灯塔般无可替代的作用,她指引生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目标。
井冈山和延安之行,让我对信仰产生了新的感悟。新中国成立前军阀混战,国力衰败,民不聊生,当时在中国出现了三股军事力量:军阀、国民革命军、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武装,最终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夺得了江山。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早期革命斗争时期的井冈山,生存环境恶劣,斗争形势险恶,红军战士靠红米饭、南瓜汤生存,靠大刀、长矛和“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并最终走向革命的胜利。
不难分析,旧中国的军阀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管理军队的手段多以金钱、权力等物欲作利诱,以利相聚利尽则散。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相比较,只能算是一群“乌合之众”。国民党的军队虽然有别于军阀,但它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失败的宿命。究其原因,这只军队没有坚定的信仰做支撑。而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有着解救普天下劳苦大众于水火的信仰,这支军队有着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是这股精神力量凝聚了人心,从此败而不溃、败而不垮。即使处在最危难的井冈山、长征和延安时期,信仰也给了他们超越苦难的力量。
我带着常人一样的困惑问过身为军人的父亲:为什么要参加战争?想到过死亡吗?想到过胜利吗?父亲平淡地回答,我和战友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是为了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战,有战争就会有死亡,也许我们会牺牲,但我们坚信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我的父亲只是这支军队中的一分子,那些为了战争胜利而流血牺牲的父亲的战友们同父亲一样,绝大多数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家子弟,为了建立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他们在战火中逐渐成长为激情似火的理想主义者,可以为国家命运的改变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战士。这种人生升华的过程,是那个时代精神生活的最动人的缩影。它让我们明白,有了信仰的军队才会产生铁的纪律,有了铁纪才会有好的精神面貌,才能产生强大的战斗力。
我是军人的后代,与同龄人相比,对信仰更多了一份感受。青春年少时虽不能像父亲那样经受战争的洗礼,却真心崇拜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这样的英雄,是他们勇敢而坚强的意志激起我年少报国的心志,鼓起我憧憬未来的风帆。受他们的影响,长大以后我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人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工作以来,我无论是挂职到农村做基层最艰苦最棘手的工作,还是几度交流异地任职,远离父母妻儿备受思亲煎熬,都从无怨言,而常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因为我知道,父辈以生命换来的今天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如果说,父亲那一代人是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自由、人民解放而流血牺牲,那么我们这一代人就应该为了国家建设、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而无私奉献。
国家无信仰则亡,民族无信仰则衰,社会无信仰则乱。信仰是激励人们实现梦想的力量。
(作者: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检察院 卞东胜)
·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
·李德智:有勇有谋有信仰的反贪骁将
·王东:信仰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播出后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信仰: 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大问题
·刘勋:法官的信仰
·刘勋:法官的信仰
·在法治实践中培育法律信仰
·蒲长城:法治应作为质检人的信仰和矢志不移追求
·信仰的选择很重要
·共产党员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辽宁日报:坚定信仰是个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