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邓飞:儿时经过的黄泥路

2012-12-13 15:22:4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法院网 

    想起儿时经过的黄泥路,每遇下雨天,那些泥泥泞泞的路面,一段连着一段,一块接着一块,伸向远方……

    黄泥路上,曾有许多胶着的记忆,久久回荡的跫音。小时候的我,一路斜挎着书包,相携着同伴,吵吵嚷嚷着去上学。学校离家有五六里路,必须翻过一道山脊,涉过一条山沟,沿着一条坡间小道,爬过一匹红砂梁,再下到山脚,穿过网格状的平坝,学校即在面前。常常三更时分,我们便起床踏上去学校的黄泥路。天空一团漆黑,大些的孩子便教会我们扎“火把”:在屋外墙角处抽出几根阴干的葵花杆,胡乱扎上几个结,然后用洋火点燃,我们就借着微光前行。

    后来,我厌烦了这条循环往复的道路。每当放学回家,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望着远处的红砂梁,想着必经的坡间小道、山沟与山脊,心里不免犯愁,腿脚发软。同伴们说,通往回家的道路好像不啻一条,有一条毛糙的公路照常可以回家,需要沿着一条季节性的小溪,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斜过几家散落的房舍和长长的凹槽……我便兴奋异常地跟着他们走。新路的风景显得格外奇特,我们一路有说有笑,一直走到夜幕降临。

    回到家已是掌灯时分,只见母亲冷冷地坐在饭桌旁,铁青着脸。我一时惶恐不安。母亲大声吼道:天黑了,走到哪里去了?!做了么子坏事?!我说:走公路回的家,和同伴们一起,玩过头了。母亲越听越生气,说:正路你不走,歪门邪道你直闯!今后还能好好做人?!接着就是罚跪。原来,母亲见天色已晚,依旧焦急地站在黄泥路边等着我,但我却没有走那条黄泥路。她连续问了几个路人,都说没看见。

    母亲再跟你说,王伯家的老三从小不服父母管教,养成了偷鸡摸狗、胡作非为的习惯。长到十三四岁时,他把隔村赵四钱五家的腊肉、水牛偷去卖钱花,一时成为人人喊打的角色……王老三自始至终不思悔改,最终没能摆脱坐牢的命运。坐牢的滋味并不好受!你今儿个不听父母言,说不定明儿个也会走上跟王老三一样的路。然后问我听明白了没有,我连连点头。

    从那以后,我很少再走公路,总是沿着黄泥路往返踏足。黄泥路,还是那样曲曲折折、粘粘连连,像一条涓涓的小溪流,流也流不尽,又像一条绵绵的细纤绳,断也断不掉。黄泥路上,有太多抹不掉的脚印,都被我、被新来的小孩子们陆续踩踏了进去。

    直到有一天,当我再次走上黄泥路,迎面所见的景象让我大为惊讶:一段湿滑的路面清晰地垫着一方方石块!显然是昨天抑或是刚才有人搬移到这里的。我轻轻松松地踩了过去。回望间,内心涌起一阵温暖。走过了一段路,我也搬起一块厚厚的石头,放到路的中央,希望下一个路人能够安安心心地踩过去。

    黄泥路,留下了儿时的印迹;黄泥路,留下了母亲的守望;黄泥路,留下了乡亲们的关爱……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