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决策主要是干部少数几个人的事情,村民不关心村集体的事情,干群关系疏远……当前不少乡村面临这样的问题。
早在1987年,连州保安镇熊屋村便在村民代表的基础上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与村干部共同管理村中公共事务。25年来,凡村中公共事务,先由村党支部提出方案,然后交村民理事会讨论,再召开村民大会通过后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年6月7日,清新县禾云镇井塘村一队也改变了传统的村治情况,他们以无记名的投票方式顺利选出了村民小组议事会。6月12日,井塘村接着又成立了行政级别的村民议事会,这为实现清新全县组村两级民事民议、共管共享打响了头炮,也为清远全市探索乡村治理长效机制拉开了序幕。
村民理事会,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村民自治的一种新方式,正在清远悄然兴起。
大势所趋:村民作主好办事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全省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村民自治,要注重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真正做到村民的事情村民定,村民的事情村民管,村民的事情村民监督。
党要管党,然而,党组织“渗透至末端末梢”并非指党组织要包办、管理一切。为顺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农民的新需求,清远不断把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将服务、决策、权利、保障等工作整体下移至自然村,把自然村组织作为一级政权来建设和规范起来,通过村民自治还权于民,让群众“各尽其能”。
“王金环、禤卫洪、禤国芬、……”今年6月7日晚饭后,清新县井塘村一队村前广场上一反常态,不见村民乘凉拉家常,而村委会议室却是人头攒动。原来村民被县、镇、村的干部请到了这里商议成立村民议事会。
当天晚上十一点,经过村代表的选举,得票前五名的名字正式产生,在村民热烈的掌声中,井塘村第一村民小组的两位村长及新当选的五位议事会成员一一出来亮相,清新县首个村民小组议事会正式宣告诞生。
因为被赋予了相当的决策权力,议事会的作用立竿见影。成立村民议事会不到三天,议事会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建停车场的方案。
井塘村一队的村民多在外面发展,每逢节日,开车回乡人数渐多,车子也越来越多,停放成了问题。但是修建停车场的想法一直难产。具体怎么修,要花多少钱,不少人心里面都没有谱,因此尽管半年内村里开过多次村民代表大会,但由于意见不一致,都不了了之。议事会成立后首先广泛征求意见,并且做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停车修建方案,详细列出了停车场的预算。此方案一出,得到村民积极响应,获得村民代表的一次性通过。
事实上,在村民自治方面,清远早有探索,早在1987年,熊屋村便在村民代表的基础上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与村干部共同管理村中公共事务。25年来,凡村中公共事务,先由村党支部提出方案,然后交村民理事会讨论,再召开村民大会通过后实施。
近年来,连州保安镇党委大力倡导村民小组建立村民理事会,加强对村级事务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虽然理事会属于村民自治机构,成员没有工资,每年仅象征性地领取30元的报酬。但理事会成员是村民公认可以代表他们利益的人,在村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村民对理事会的决策一般都选择支持的态度。当村民对理事会的决策出现不同意见时,有权在村民大会提出,全体村民参与讨论,直到大部分村民通过为止。
不难看出,已经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农村开始发挥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并将其渗透到村里大大小小的事物之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的一种有益尝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村党组织作用弱化、村民自治虚化、农村维稳乏力,成为不少乡村的通病,社会管理滞后问题日益显现。因此清远开始积极探索基层乡村治理的新模式。
市委党校副校长黄荣茂认为,村民理事会是宪政意义上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建设的一种探索。村民理事会由村民自愿推选、民主选举,由“生于斯,长于斯”,有威望、有能力、办事公道的村民组成,是农民信得过的社会底层组织,它集合广大村民的意愿,是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
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尝试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需要。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许多事情交给农村组织去做,比政府自己做更有效、更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理事会组织是农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农民一种利益诉求的有效渠道,在村务决策上形成了村委会、理事会、村民大会三级决策机制,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减少农民与政府沟通的成本,更容易协调农民与政府的诉求,达到一种和谐共赢。
黄荣茂表示,建立村民理事会是实现农村社会治理,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的一种有益尝试。村级社会组织怎么建?以熊屋村为例,在统分结合的承包制下,客观上需要一种力量,把分散的、各家各户的村民组织起来,修桥修路、整治村容村貌、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良好的文化、科技、卫生服务。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只有与时俱进培育农村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接。“村民理事会扎根于农民,带着乡土气息,最懂得农民需要什么、想什么。村民理事会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农民的监督,村民理事会的每一份成绩都书写在农民的心头,天长日久,村民理事会就在农村扎了根。”
记者了解到,为了村民自治有保障,清新通过村民小组和行政村两级村民议事会为村民参政、议政搭建起一个平台,改变了过去由村干部包揽村政村务的做法,从“为民作主”变成“由民作主”。
有专家认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将村党组织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时间精力用在想大事、定方向、管规则、强监督上,实现了由全能型向核心型、管理型向服务型、包办型向引导型转变。从而进一步改进了村党组织领导方式,巩固了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
同时,理事会可以受理村民对村委会成员提出的罢免案,也可以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提出对村委会成员的罢免案,从而克服人情社会中群体意志演化成个人行为的弊端。这样,就使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党的领导和村民当家作主实现了有机融合。
完善制度:让理事会成为村民致富助推器
黄荣茂表示,村民理事会的发育成长与政府的开明和支持分不开,与改革开放30年的农村政策分不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的嬗变,它是农民的一个创举。“诚然它是一种尝试,不可避免有局限性,是一个没有完结的实验。但是‘胚胎’已经成型,只要气候适宜,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记者采访时也听到村民理事会成员的声音。“我们不仅没什么报酬,还常常因为公共事务加班加点而耽误自家的农活。但有些群众却不理解,他们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理事会人员对此深有感触:“很多时候我们理事会想努力做好事情,却力不从心,有些工作个别思想落后的村民不配合,我们也很被动。”
有理事会成员向记者反映自己在担任理事期间,需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个别群众的不支持和不信任,让他们也曾产生退出的想法。
“理事会在推动农村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需要在农村进行广泛推广。”有专家认为,要想让理事会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力引擎,就要不断完善理事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理事会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等,提升理事会的服务水平。
此外,还要制定详细的考评方案和奖惩制度,对理事会成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惩劣;要扩大理事会的应用范围,“将理事会推广到农村、农民、农业的各个方面,让理事会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助推器”。
记者了解到,针对基层组织建设,清远在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方面,提出了完善以村民自治为原则、以班子联席会议和党群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比如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方面,提出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每月固定“民主公开日”,全方位接受村民民主监督。
对此,有观察人士认为,这种民主决策制度将为清远创新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起到重要作用,“基础决定高层建筑,村一级在最基层,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最顶层。我们希望清远下一步能在村民理事会方面有更大的动作,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让这个‘为民舞台’越拓越宽。”(记者 魏金锋)
·广东清远扩容提质要突破行政界限
·广东清远消防对重点建设工程服务指导
·广东清远首期社工培训班开班
·广东清远打击制售假步步不离民生
·广东清远“三打”工作查案11856宗
·广东清远发动派出所网格监管防火
·广东清远发动派出所网格监管防火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广东清远"8·27"重大爆炸事故
·广东龙川县开展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集中行动
·广东新丰县重点打击整治违法盗采稀土矿
·广东:拓宽农村信息化融资渠道
·广东:部署职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