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市水源水质不断恶化,咸潮、漂染、重金属、养猪场农业污染源等问题突出,饮用水源保护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昨日,在中山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专项整治工作电视会议上,中山市副市长贺振章表示,目前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576个,其中堤外建设项目360个,将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隐患,用3年时间全面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所有与供水或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氨氮、铁、锰超标等指标皆超标
据悉,中山饮用水来自“三江一库”,供水水源95%以上取自过境水,饮用水源主要来自西江的三条分支——西海水道、小榄水道、鸡鸦水道,其中以西海水道的流量最大。
近年来,中山水源水质不断恶化,水厂取水口在上下1公里内有码头、化工企业、农田的情况比比皆是,饮用水保护区随时受到威胁。不仅如此,西江跨界水污染问题突出。以西江上游的顺德、江门两地为例,沿岸遍布了数十家洗水厂、皮革厂和氧化厂等重污染企业,一些企业的工业废水直排西江,导致中山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中山水源的粪大肠菌群指标普遍下降到Ⅲ,甚至Ⅳ类水。
“江门荷塘、顺德均安两地未将西江规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一批重污染工业如皮革、漂染、洗水及金属表面处理企业依江而建,其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直接影响西江下游的饮用水源水质。”会上,古镇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西江源头的云贵近年来偏旱,而且上游广州、佛山引西江为第二水源,西江径流量不断减少,西江的自净能力下降,因此水质污染越来越明显,2011年源水不断出现氨氮、铁、锰超标等问题,以南部取水口为例,氨氮平均值超过0.5mg/L,最大值约3mg/L,超过了地表水Ⅳ类水的要求。
目前,中山有水厂27家,其中水库9家,由于西江上游原水水质突发事件频繁,给中山水厂应急处理带来了很多困惑。今年5月,受对岸江门、顺德排污影响,海州水道水质降至Ⅲ-Ⅳ类,为保证水质安全,中山关停了海州水厂,并由古镇水厂直接供水。
明年6月底前清理重污染工业项目
“一些镇区水厂取水口设在养猪场的下游,有些养猪场存栏规模达8万条,这相当于每天50多万人排出的污水量。”贺振章说,中山饮用水源保护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咸潮、漂染水洗、重金属废品收购站、养猪场农业污染源等问题突出。从总体上讲,存在认识、规划、责任、整治“四个不到位”,他要求增强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他介绍说,目前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576个,其中堤外建设项目360个。而且这些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部分建设项目,牵涉到历史遗留问题、资金补偿、置换用地等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任务十分艰巨。
“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一级、二级)禁止设立任何与供水或水质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严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杜绝新增污染源。”他表示。
其中,2013年6月30日前要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及二级保护区堤外重污染工业建设项目及废品收购站;2014年6月30日前要彻底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所有堤外(靠饮用水源一侧)与供水或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2015年6月30日前要彻底清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剩余与供水或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用3年时间全面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所有与供水或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贺振章表示,目前市政府成立了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结合“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把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各镇区目标考核。(记者 胡明通讯员 李耀松)
·广东中山把“文明牌”化为“民生牌”
·广东中山公安部门“三打两建”显成效
·广东中山召开“听降会”彰显对民意的尊重
·广东中山:为社会善治支招 为管理创新求解
·广东中山竹苑派出所教导员麦振伟:侠骨柔情“真汉子”
·广东中山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处长刘伟明
全民消防换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广东中山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处长刘伟明
全民消防换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广东中山推行消火栓户籍化管理
·广东中山建消防网格化管理系统
·广东中山:外来工积分入户 跨越城乡鸿沟
·广东中山三年千人参与火患有奖举报
·广东中山:管理 屡开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