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特殊人群

河南漯河投入近亿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12-12-13 10:35:3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持续的降温,使地处河南省中部的漯河市天寒地冻。

  “村里出去打工的青壮年劳力多吗?”“多着哩!村里都剩些老人、孩子。”“他们的孩子在家可不能出啥事啊!要不然爹妈在外边也不安心。”“政府可操心啦!干部还把俺们这些老人叫到一块,商量咋让孩子吃好、学习好、不学坏。”12月2日,在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邓襄镇韩店村头,一位中年人与过往村民交谈着。

  村民们并不知道,这位中年人就是漯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亦博。

  近一段时间以来,李亦博一直在暗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真实情况。在他的眼里,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漯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王新田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漯河市现有留守儿童146464名,占全市儿童总数的33.87%。目前,市、县、乡、村均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织,形成了四级联动的组织领导体制,建立了由综治、教育、公安、民政、卫生等16个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召集人,综治办主任和妇联主席为副召集人,探索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开放式社会化模式。

  数据显示,漯河市委、市政府已连续6年把留守儿童工作列入为民实事项目,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平安建设工作考核目标,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等6份文件,并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

  五大网络守护“问题儿童”

  冰冰(化名)是召陵区召陵镇一所小学的学生,其父母长期在广州打工,她一直和年迈的祖父母生活。由于长期缺失亲情,她性格孤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同学说话交流,学习成绩较差。

  班主任老师发现冰冰存在的问题后,主动在每节课后微笑着问她听懂了没有,或者有意地出一些小题目考考她,无论她答得对与错,老师都会微笑着鼓励她:“不错,今天进步真大。”放学时,老师会走到她身边,微笑着告诉她怎样记好作业、整理好书包。

  为了帮助她克服内向封闭的心理,让她能真正快乐起来,老师还鼓励全班同学都做她的好朋友,在课余主动关心她、接近她、帮助她。如今,她变得开朗起来,笑容也多了,课堂上也主动举手发言。

  “这只是众多留守儿童中发生变化的一例。”漯河市妇联主席赵丹说,在基层农村为留守儿童构建的家庭监护、学校帮护、社会呵护、法律保护、组织管护五大网络,守护着他们的成长。

  赵丹说,在市综治办的牵头下,全市上下大力推进“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目前,全市配备800余名法制副校长,设立287个留守儿童维权岗,开通了21条维权热线,已举办法制讲座2000多场次,组织公安、文化、工商、电信等部门持续开展“关爱维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使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护落到实处。

  “五老”牵手“四老”教育孩子

  洋洋(化名)今年10岁,在他的记忆里,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个十几天,平常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与洋洋一样,在漯河市有三分之一的农村留守儿童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对孩子宽容、放任,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无力顾及。

  “现在知道怎么管孩子了!我还每星期领着孙子到村委会,让孙子和他父母通一次电话。”洋洋爷爷高兴地说。

  洋洋爷爷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他上了专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开的“四老”家长学校。漯河市通过依托村委会、村小学、关工委基层组织,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的骨干作用,在全市创办456所“四老”家长学校,均达到了组织机构健全、师资队伍稳定、专用教材科学、运行制度完善、教学方法灵活的“五有”标准。学校采取集中授课、交流座谈、亲子互动、文艺汇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使8万多名“四老”家长提高了监护能力。

  如今,“五老”牵手“四老”进学堂,已在漯河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优化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

  动员社会力量搭建爱心平台

  四年级学生梦梦(化名),今年9岁,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过去一直由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看管。去年,她的奶奶病逝,爷爷无力看管她,村里就将其送入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

  到这所学校后,她的成绩不仅突飞猛进,还享受到了久违的亲情。

  “老师每周带我通过QQ视频与在北京打工的父母进行交谈。与爷爷奶奶在一起时,最多在电话里听听爸爸妈妈的声音。”梦梦哽咽着说。

  像梦梦所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在漯河市已有26所,全部配套建有图书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活动室及餐厅、洗浴室,还配备心理辅导员、生活指导员、图书管理员、安全监督员。

  “‘四老’有监护能力的,由基层组织帮助其教育留守儿童,没有监护能力的,则由政府出面解决。”李亦博说,全市还创办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46个,向社会发出“牵手留守儿童共建和谐社会”倡议,已有1000对爱心家庭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了集中“手拉手心连心”结对活动,建成“代理家庭”5120个。(记者邓红阳)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河南漯河郾城:让服务民生的法治"信号满格"
·河南禹州法院代表委员联络工作重实效
·河南焦作: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 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年底前河南将发放3万张居民健康卡给农民
·河南项城花园派出所多措并举确保校园安全
·河南:争先创优离不开宣传鼓劲

·河南:争先创优离不开宣传鼓劲
·河南:创新学习形式助推科学发展
·河南:不断提升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力
·河南两森林警察执法现场殉职
·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