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述评

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

2012-12-13 09:57: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准地概括了宪法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的信仰。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这是我们对宪法地位的表述,但是要让这样一部占据至高无上地位的法律走下神坛,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真正体会到宪法的力量,只能依靠人民内心真诚的信仰。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只有镌刻在人民心中的法律才是最重要的法律,也只有镌刻在人民心中的法律才是无法动摇的法律。

    人民对宪法的信仰不是凭空产生的,不能靠说教,也不能靠命令,只能通过宪法实施,使人民切实感受到宪法是人民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根本规范,一切违反宪法的规定都会被纠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会受到惩处,人民对宪法的信仰才会真正建立起来,宪法才会在治国理政中,在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出强大的建设力量。

    建立对宪法的信仰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做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学习宪法、信仰宪法、崇尚宪法、服从宪法。

    宪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权力的规范,二是对权利的保护,权力的行使要以权利为边界。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信仰宪法就是要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严格规范权力,依法正确行使权力,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积极落实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就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建立对宪法的信仰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的宣传和教育。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司法机关要承担起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司法活动必须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司法公开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以司法裁判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真正做到以案说法、以案说理,努力使每一个案件的审理都经得起法律的拷问,道德的拷问,使司法活动成为引领全民坚定宪法信仰的正能量。

    建立对宪法的信仰还要引导公民正确理解和认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原则。宪法在规定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相应的法律义务,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是宪法的基本精神。信仰宪法不仅要敢于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勇于承担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只讲权利不讲义务是对宪法的片面理解,也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没有对宪法的信仰就没有宪法的落实;没有对宪法的信仰就没有法治的精神;没有对宪法的信仰也就难以凝聚社会的共识和力量。评论员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