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部门要闻> 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

2012-12-13 09:39:0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

第124号关于发布《2012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指南》及受理课题申报的公告

 

    根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司发通(2001)05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2012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面向全国公开申报。现将课题申报受理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构建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创新体系,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二)坚持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国家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规律,研究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为国家法治建设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三)坚持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为辅。在注重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适当兼顾法学基础理论研究。鼓励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对策理论研究和有前瞻性的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注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

    二、课题类别和资助经费标准

    (一)课题类别

    包括:重点课题、一般课题、中青年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

    (二)资助经费标准

    1、重点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为正式出版物的,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最终研究成果为非正式出版物的(包括论文、报告等),资助经费不超过6万元。

    2、一般课题和中青年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为正式出版物的,资助经费不超过5万元;最终研究成果为非正式出版物的(包括论文、报告等),资助经费不超过3万元。

    3、专项任务课题:司法部不资助经费,课题申请人或申请单位自筹经费。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受理范围

    全国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法学类社团、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符合本公告规定的申报条件者均可申报。

    (二)申请者条件

    1.申请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申请者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申报课题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有足够时间专心研究。

    3.申请者(课题组全体成员)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申请重点课题者,课题主持人须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副厅(局)级以上职务;申请一般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者,主持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正处级以上职务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申请中青年课题者,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年龄均不超过39周岁(1974年1月8日后出生),并且均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正处级以上职务或已取得博士学位。

    (三)申报注意事项

    1.申请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者,需提供主持人的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学位证书或人事部门的职务任免文件)复印件一份;申请中青年课题者,须提供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学位证书或人事部门的职务任免文件)复印件各一份。没有证书或任免文件者,需出具所在单位人事部门书面证明。

    2.每个课题主持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课题的申报;其他参加人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两个以上(不包括两个)课题的申报。

    3.申请课题,原则上需有不少于三人组成的课题组;确实认为本人已有足够的研究成果,有能力和时间按期保质完成研究任务的,可以单独申报,无需专门组成课题组。

    4.专项任务课题的申请者须自筹3万元以上的研究经费(不含出版经费),并附经费资助单位的证明材料。

    5.选择课题研究内容:《课题指南》为课题的研究范围,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申报的研究内容,原则上从《课题指南》中选定,课题名称可以用原名称也可适当变动;有重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不受《课题指南》限制;中青年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的研究内容,可以从《课题指南》中挑选也可自拟。

    6.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包括专著、编著、译著、教材、论文、研究报告、调查咨询报告或其他。研究成果为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的,须正式出版;研究成果为系列论文的,重点课题课题组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3篇以上,其他课题须发表2篇以上;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调查咨询报告的,须有省(部)级以上单位出具的采用证明。

    7.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两年。

    8.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

    (1)正在承担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未取得《结项证书》的。

    (2)正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科技部、中国法学会等中央部委批准的同一研究内容的课题。

    9.凡在课题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司法部有权随时撤销已立项课题,追回课题资助经费,并取消个人两年申报资格。

    四、申报办法

    (一)课题申报受理工作原则上按申报单位集中办理。申报材料请从“司法部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moj.gov.cn/)登录“司法部课题管理”专栏后直接下载。

    (二)申请者请认真阅读《管理办法》、《课题指南》,按照要求填写《申请评审书》。

    (三)课题申请者所在单位应对申请者资格及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按规定签署审核意见。

    (四)申报材料使用WORD软件录入、A4纸打印的《申请评审书》一式10份(含原件1份)及电子版1份(软盘、U盘拷贝或发送电子邮件)。

    五、申报时间

    2012年12月13日开始,2013年1月8日截止(以邮戳日期为准)。

    六、材料寄送

    收件单位: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研究室)科研管理处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6号

    邮 编:100020

    联系人:任永安 庄春英 郑丽娟 姜楠

    联系电话:010-65152726

    010-65152728

    010-65152749

    010-65152794

    传 真:010-65152794

    E-mail:sfky@lawstudy.sina.net

    网 址:http://www.moj.gov.cn/(“司法部官方网站”)

    附 件:

    2012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指南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附件: 2012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指南目录一、重点课题

    1.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机制研究

    2.中国近代行政监察制度研究

    3.宪法实施问题研究

    4.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5.“循证矫正”理论与实践研究

    6.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研究

    7.民法典体系中的继承法新架构研究

    8.《税收征管法》修订问题研究

    9.中国推动国际金融秩序变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10.渤海特别立法研究 二、一般课题

    11.推进法律统一适用与确保法律有效实施问题研究

    12.法治思维方式与法治政府建设问题研究

    13.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资格的衔接问题研究

    14.体育社会团体法律问题研究

    15.网络(媒体)传播与法治秩序构建研究

    16.智慧城市社区管理法治化研究

    17.调解的司法效用研究

    18.律师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

    19.“去苏俄化”对当代我国法治的影响

    20.公民社会权保障研究

    21.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问题研究

    22.教育公平的法治保障研究

    23.大部门制改革问题研究

    24.土地征收征用补偿问题研究

    25.信访制度研究

    26.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7.《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分工与衔接问题研究

    28.行政公信力与行政执行力研究

    29.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刑事法律研究

    30.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研究

    31.全球信息化环境中的新型跨国犯罪研究

    32.公法益犯罪当中被害人参与行为的客观归责问题

    33.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对策研究

    34.集资类案件中的刑民交错现象及其归宿

    35.新刑诉法的实施与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研究

    36.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

    37.网上争议解决机制的构建

    38.恶意诉讼问题研究

    39.案外人救济制度研究

    40.执行检察监督问题研究

    41.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会支持机制研究

    42.巨灾保险立法研究

    43.民间融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44.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研究

    45.我国土地银行法律制度构建研究

    46.我国宗教法人制度研究

    47.学术腐败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48.金融担保创新的法律规制

    49.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转移机制法律规范研究

    50.反垄断法实施中的法益平衡问题研究

    51.混业经营背景下金融防火墙制度研究

    52.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5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法律政策研究

    54.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法律问题研究

    55.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应对

    56.涉外民事司法环境优化机制研究

    57.主权债务争端解决法律问题研究

    58.非法移民的法律对策研究

    59.环境资源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60.环境公共产品的政府责任研究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