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德阳

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构建和谐德阳

2012-12-12 15:20: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四川新闻网 

    管理服务在基层实现、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地,基层是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力量和源泉所在。

    强化基层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平台,以社区和谐促社会和谐是德阳的选择。德阳市将323个城镇社区、1442个行政村划分为七类,即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灾区新型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移民和征地拆迁安置社区、产业园区社区和企业“家委会”。按照2000—5000户居民的标准设置社区居委会,农村、小场镇以区域为单位,建立“中心社区”,按照“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管理格局,以农村居住的院落和城市社区的楼栋设置网格,一级网格由村(社区)工作人员包组包区,每人负责一个相对独立的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二级网格由政府聘请的协管员包片,每人负责一定数量的院落(楼栋);三级网格由院落长(楼栋长)包点,联系每一户居民,实现“社情民意格中来、防范隐患格中查,服务管理到格中、矛盾化解在格中”。

    德阳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因灾信访、征地拆迁、涉法涉诉、企业改制、军转干部、农村财务等矛盾纠纷,着力深化“四大平台”建设,即:镇乡矛盾纠纷调解平台、群工局市级领导接访平台,市领导包乡化解平台、维稳领导小组会商平台并配套推出七项维稳信访工作制度。

    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使城乡社区居民的不同诉求有了解决载体。

    进一步深化和运用“大调解”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在全市城乡社区聘请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服务,让调解更有公信力,调处成功率每年保持在90%以上。积极推进调解网络“五进”活动,将调解“窗口”重心下移。

    什邡市在矛盾纠纷“四级三三”调处机制基础上,全面推行“六前”工作法(信息预警超前、领导指导靠前、调解工作提前、法制教育在前、帮扶措施上前、舆论宣传抢前),摸索出“四先四早”工作机制(预警在先、矛盾纠纷早化解;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工作在先、矛盾纠纷早调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受到中央、省、市的充分肯定。

    旌阳区城北街道秦宓社区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增加5名综合管理员,将社区居民以地域为经,以小区、楼院为纬,以户为点,以社区为轴,实施四级网格化管理包干,将服务和管理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就地化解矛盾、及时回应诉求,实现了从社区干部综合管理员楼栋长单元负责人的全覆盖管理模式。罗江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及时丰富服务管理内容,延伸服务管理触角,建立了汇集党务、计生、卫生、民政、公安、司法、工商等服务职能的社区综合服务站,将服务管理终端前移到社区。建立社区议事网格、人民调解网格、治安消防网格等,按格定岗,事在网中,实现精细化管理。

    广汉市采用“一摸、二讲、三聚、四逮、五再调”的“五步调解法”,实现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100%,履行率100%,使刑事审判立足于既审结案件,又化解矛盾,更让被害人及其亲属在经济上的损失得到弥补,在精神上的创伤得到抚慰,并对赔偿积极、悔罪表现好的被告人依法从轻、减轻处罚,有效缓解了执行、信访工作压力。

    市委、市政府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推动领导干部带头下访,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行市、县(区)联动接访,建立群众信访事项处理查询系统,回复人民群众的咨询、投诉、建议率达100%,全市信访总量连续三年呈下降33%。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和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建立人力资源社保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作机制,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纠纷调处率达100%。进一步健全“大调解”工作网络,推进调解网络“五进”活动,特别是针对“5·12”特大地震后涉灾特殊群体的各类复杂利益诉求,设立2612个调解工作前置窗口,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987起,调解成功1851起,化解率93%。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德阳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述(一)
·四川德阳借助LED屏 构建公共应急宣传系统
·四川德阳:信息化演示拉近与群众距离
·四川德阳经开区率先启动安全社区创建
·四川德阳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德阳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德阳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德阳上半年查办职务犯罪30件
·四川德阳:绵竹孝德法庭巧解“案多人少”矛盾
·德阳法院多措并举开创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