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的司法行政机关,其职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区司法行政部门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打造“温馨之家、贴心服务”社会管理平台,大力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探索特殊人群管理创新机制等等,这些新举措的实施,对司法行政职能进行了新的诠释,也丰富了我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
核心提示:
围绕群众身边凸显的矛盾,想方设法积极化解;为特殊人群重新回归社会铺就道路……以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今年以来,我区司法行政机关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我们积极整合司法行政资源、职能、力量、机制,创新载体、改进方法,努力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有所作为。”自治区司法厅厅长赵波说。
积极打造大平台
提供人性化服务
【镜头聚焦】
走进龙州县司法局“温馨之家、贴心服务”大厅,“您来这里办事,就像在家里一样方便,我们将尽能力,热情为您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责任!”一句温暖人心的承诺,立刻拉近了与前来办事群众之间的距离。
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公证服务、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制宣传等各项服务项目设置大厅的醒目位置,工作人员笑容可掬。
近日,韦大爷前来办理财产公证,深有感触。他说:“到这里办事,真切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环境整洁舒适,工作人员待人亲切,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们都非常耐心地解释,帮助解决,像家人一般。”
据了解,自今年2月中旬崇左市启动“温馨之家、贴心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以来,该市各级司法行政系统按照自治区司法厅的工作部署,构建了“管理一站式、服务一家人、办事一卡通”服务平台。
【延伸阅读】
“全区各市、县(市、区)司法局纷纷结合实际,开展‘温馨之家、贴心服务’社会管理平台创建活动,有的利用司法局现有场所或租借场地在临街位置建立服务大厅,有的利用市、县(市、区)行政办证大厅建立服务中心,还有的是对现有司法局(所)办公用房进行适当改造,建立服务平台。”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卢万兵介绍说,从自治区司法厅出台文件到现在仅仅4个多月,创建活动建设势头好,有活力,深受群众欢迎。
截至6月30日,全区已建立司法行政“温馨之家”平台的有6个市(桂林市、北海市、贵港市、贺州市、来宾市、崇左市)、49个县、368个乡镇、2019个村、11200个联系户。
抓出重点调矛盾
筑牢“第一道防线”
【镜头聚焦】
5月17日上午,一场险些发生冲突的重大医患纠纷,在北流市医疗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化解。
这起医患纠纷发生在4月,一名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相关人员及时赶赴医院开展调处工作。
“得不到赔偿,要大闹医院!”死者亲属情绪十分激动,事态随时有扩大化的趋势。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及时作出安排部署,组织医疗纠纷调解成员进行调解。先后4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使死者家属由不理解、谩骂,到冷静、理智地坐下来与对方协商善后事宜。最终,在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纠纷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这是我区司法行政系统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下大力气抓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全区司法行政机关抓住医疗制度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工作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延伸阅读】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赵波表示,单是今年上半年,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排查调解矛盾纠纷14.447万件,调解成功14.0824万件,成功率达到97.5%,较好地从源头预防和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柳州,当地司法部门还积极探索专业性、行业性纠纷解决机制试点工作,如试点开展首席人民调解员、调解员等级制度,率先成立物业纠纷调解小组,试点跨界纠纷调解等。目前,该市医患事故纠纷联合调解平台建设、劳资纠纷联合调解平台建设以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民族特色、融入民族节日3个项目还被柳州市综治委列为加强社会管理“十大创新工程”。
“四化”模式初形成
创新管理特殊人群
【镜头聚焦】
8月10日上午,南宁市邕宁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在邕宁某纺织厂揭牌成立。
这家纺织厂的负责人介绍说:“在这里,刑释解教人员通过劳动,不仅学会一门手艺,还能获得每月1500元以上工资。”
据了解,这里是集安置、食宿、教育、培训、救助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可安排80多人上岗。如今,已有近30名刑释解教人员到基地工作。对于未掌握毛织技术的人员,基地还提供免费岗前培训。(乔晓莹)
【延伸阅读】
据自治区司法厅统计,现在全区共有59个新建过渡性安置基地投入使用,管理信息化、就业市场化、帮教社会化、工作职责规范化帮教模式初步实现。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刑释人员必接必送衔接活动,增强他们回归社会开始新生活的信心;在全区推广使用“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提高科技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和监督管理的水平;对特殊人群采取以罪犯计分制改革和戒毒“四·四”模式(即“四区划分、环境独立、四期戒治、循序渐进、四级管理、区别处遇、四步矫治、后续照管”模式)试点为载体的教育改造方法探索,推进教育改造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通过创新方式方法,今年上半年,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努力实现管控好、服务好、转化好特殊人群。截至目前,全区19个单位全部实现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疫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四无”目标;上半年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3225人,未发生失管漏管现象。
·广西:闯出边境管控新路子
·广西贵港交警开展专项整治
·广西社会管理走向智能化
·广西罗城检察院召开民主生活会助推党风廉政建设
·广西10万群众告别茅草房 “安居”阳光温暖山乡
·广西:大检察官来到惠民热线
·广西:大检察官来到惠民热线
·徐科带队赴广西调研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视频]广西公安部门积极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广西区党委号召向植志毅学习
·走在希望、和谐的田野里 ——广西昭平县人民法院创建“无诉村屯”工作纪实
·广西平南县检校共建法学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