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广东

以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公平

2012-12-12 11:33: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完善机制保障“三个公平”

  要实现公共服务中的机会与权利的公平,必须要有公平的规则作后盾。如何把抽象的“幸福”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建设上,并加以保障?广东开全国之先河,建立了首个省级幸福指标体系——幸福广东指标体系。该体系既包含了着重反映政府工作实绩的客观指标,也设置了侧重反映人民群众精神层面深层次诉求的主观指标。其中,事关民生的就业和收入、教育和文化、医疗卫生和健康、社会保障、消费和住房等成为体系中的一级指标。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编制幸福指标体系,将抽象的“幸福”具体化、指标化,纳入政绩考核机制,可以形成倒逼机制、反向压力和鲜明的导向,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指挥棒”功能,确保老百姓的幸福感有所提升。

  事实证明,在这套科学评价标准的引领下,老百姓的幸福感在逐步提升。在《2011年广东群众幸福感测评调查报告》中,广东公布了百姓的“幸福评分”:广东21个地市中,过半数城市群众总体感到“比较幸福”。

  毫无疑问,保障社会公平公正,在社会制度层面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才能真正符合幸福广东的构建需要。重视、落实制度,强化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民生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工作顺利实施,才能确保完成各项幸福民生工程建设任务。

  未来,广东在建设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还将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改革的力度,并在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上狠下工夫。在今年召开的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要求,未来五年,广东要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调整好社会利益格局,要切实增强良法善治的理念。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的良法,积极开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善治,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从片面追求GDP转向更加重视民生幸福,更加自觉地投身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宏伟事业,并通过实行良法善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南粤大地,将在以“三个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中,让幸福的花儿盛开。(记者 毕嘉琪 雷雨)

  改革行记

  广州番禺:

  外来工子女可“积分入学”

  无需广州户口,免缴捐资助学费,凡亚运城楼盘业主子女皆可享优质公办初中地段生待遇;符合积分申请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其子女可入读公办学校……在楼盘密集,外来务工人群庞大的广州番禺区,有不少解决外来子弟入学的新办法。近日,记者在广州市番禺区走街串巷,感受政策带给外来工子弟的温暖。

  记者发现,放开楼盘内公办学校招生的户籍限制,是广州番禺亚运城社区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早在亚运城规划之初,广州市政府便为“后亚运时代”社区居民的入学问题提前布局:引进广州名校广铁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市财政投入近4亿元,建起了一所设计规模2300多名学生的公办完全中学。

  今年9月,广铁一中亚运城校区迎来了起始年级的首批学生,而在初一级的200多名新生中,有10多位是外省户籍生源,小裘便是其中的一员。在穗工作的裘爸爸今年在亚运城买了房子,一家人得悉,没有广州户口的孩子,在父母购买亚运城的商品房后,也可以免试入读楼盘内的广铁一中初中,而且无需缴纳捐资助学费。于是,今年从老家小学毕业后,小裘顺利地获得了这所公办学校的学籍。

  广铁一中负责人介绍,根据上级计划安排,番禺(亚运城)校区初中招生主要面向亚运城楼盘,招生对象必须是亚运城楼盘业主子女,即需提供业主的购房合同(或房产证)、户口簿等,以核实业主与录取学生具备直系亲属关系。而番禺(亚运城)校区初中招生暂对户口所在地没有特别要求,因此,非广州市户籍的亚运城业主子女也可报读。

  “学校在教学上强调一视同仁,对外地学籍的孩子也从不区分对待,希望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该校区负责德育工作的梁主任说。

  事实上,在番禺区,向非广州户籍学生敞开大门的学校不止一所。

  作为广州唯一一个推行“积分入学”的区县,番禺区在2010年开始实施《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番禺区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试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者将可通过相关优惠政策、积分申请两大途径,为其子女申请入读番禺区义务教务阶段公办学校,并享受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据悉,2011年,番禺区为外来工子女提供3500个公办校入学名额,最终完全符合条件进入公校入读的学生有500名,而今年的学位数则由申请的人数决定。

  不过,有限的公办学位毕竟不能完全满足这一庞大群体的入学需求。据番禺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对区内未能通过积分申请获得公办学位,但符合省规定“五年”条件的外来工随迁子女,将由教育指导中心指引入读民办学校,并参照入读公办学校的受补助标准享受财政经费补助。(记者 毕嘉琪)

  保障房小区内唱响粤韵悠扬

  上月,广州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一轮保障房分配,共有9700套保障房被分到困难户手中。

  告别没自来水用的生活,告别逼仄的蜗居,保障房小区里唱起悠扬粤剧……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广州保障房样板小区芳和花园,见证了入住保障房市民的幸福生活。

  每天吃完晚饭,住在芳和花园的黄阿姨习惯到小区的花园走走。芳和花园是广州去年建成交楼的保障房小区,位于荔湾区东漖街,小区东面距地铁一号线坑口站仅100米,20多条公交线路经过,设有芳和小学、幼儿园等配套设施,绿地覆盖率方面达40%。小区应用集中热水系统,住户可享用低成本热水。小区目前住着3988户经适房与1947户廉租房住户。

  记者跟随黄阿姨来到芳和花园16号楼,38.88平方米的一房一厅,每个房间包括厨房和卫生间,都留有窗户,加上卧室的大型飘窗设计,使得整个房子通透感很好。“房间很透气,很舒服。”黄阿姨说。

  47岁的黄阿姨回忆起原先的蜗居生活,眼角湿润。“以前住的房子只有8平方米,天花板特别矮,而且好几年没水用,我和儿子都是跑到别人家接水。”

  住在芳和花园20号4楼经适房的王伯,是芳和花园粤剧社的负责人。“每个星期五下午排剧,去佛山祖庙表演,广州文化公园的表演正在排期中。”王伯兴奋地说。

  之前,他一家三口住在惠福东路10平方米的公房中,女儿和老婆睡在阁楼,自己做“厅长”。去年11月份,王伯住进芳和花园64平方米的经适房,比过去住的蜗居大了5倍,退休后的生活也很丰富,“每月月供1000多元,压力不算太大”。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今年10月底,广州市已筹集保障性住房46767套(含租赁补贴5008户),完成筹集保障性住房4.5万套目标任务的103.9%。其中,已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41759套,完成新开工(筹集)4万套保障性住房目标任务的104.4%;发放租赁补贴5008户,完成5000户补贴任务的100.2%;已竣工保障性住房8468套,完成竣工目标任务的118.1%。(记者 郑佳欣)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广东:检察建议,九成采纳率从何来
·[视频]武警广东总队官兵:坚定信念 不辱使命
·广东揭阳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提高效率
·“三打”工作纳入创建平安广东考核
·广东司法行政六大工程推进平安建设
·广东推官员财产公开 多部门建防腐信息系统

·广东推官员财产公开 多部门建防腐信息系统
·广东从六个方面创建幸福村居
·广东肇庆鼎湖法院:工作多一点 满意高一点
·广东遂溪县治理非法采矿 控制开采总量
·广东清远扩容提质要突破行政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