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山东省公安厅的要求,东营市公安局全力推动“消防、车管、危管、外管、网管、物管”6项公安业务进社区活动,把服务送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受到群众欢迎。谈起“社区六进”活动,东营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张俊海说:“开展‘社区六进’的目的是最近距离提供便民服务,先行一步消除危险隐患,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真正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回应多元诉求
“点单”让众口不再难调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东营区中山社区居民王先生来到自家小区车管服务站办理换领驾驶证业务,从体检到换证前后用了不到5分钟时间。“以前审换驾驶证要跑很远的路到市车管所办理,排半天队是常有的事,大家牢骚满腹。现在车管业务进了社区,茶余饭后就把事办完了,便捷又舒心。”对比前后变化,王先生感慨地说。
“车辆挂牌难、审换驾驶证权限集中、等号排队、交通事故处理繁琐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局党委的顽疾。”东营市公安局纪委的负责同志说。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东营市公安局车管所率先开展车管进社区活动,将交通信息查询、交通违法处理、车辆检验以及办理补换领机动车号牌、驾驶证、行驶证和驾驶人体检等11项业务办理权限下放到社区。
“车管进社区后,群众办理业务由原来的拥挤不堪变成现在的 ‘立等可取’,不仅分流了业务人群,提升了服务质量,原本那些防不胜防的‘车虫子’也没了市场,老百姓自然竖起大拇指。”东营市车管所所长闫新军说。对 “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的错位矛盾,车管所新区服务站先后推出一系列 “点单式服务”:针对上班族、外地人员等,分别推行延时服务、电话预约、短信提醒、上门服务、网上办理等特色服务,不同群体可以按照各自情况“点单”,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问题。如今,像中山社区这样富有人情味儿的车管服务站,全市已有17个,让办事群众感到既贴心又暖心。以保有车辆5000余辆的中山社区为例,自开展车管进社区以来,全市车管服务站共办理业务1万余件,调解轻微交通事故218起,辖区一般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整合社会资源
“多位一体”保社区平安
“子女不在身边,对于我们独居老人来说,遇到个急事经常抓瞎。上个月院子里的小偏房失火,我按了一下安装在床头的红色报警按钮,社区民警马上赶到用灭火器把火扑灭了。”家住青华社区的杨大娘说。
红色报警按钮是东营分局推进消防进社区过程中的一项小发明。他们在社区每一户空巢老人、残疾人员家中安装一个红色报警器,居民遇到急事只需按一下按钮,社区民警和消防志愿者就会迅速到达居民家中。
在中山社区,社区民警将走访获得的辖区驾驶人、车辆信息录入自主研发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查找起来快捷、准确,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案件的侦破效率。他们还通过危化品车辆上的GPS定位系统进行车辆实时动态监控,一旦超速、长时间疲劳驾驶就会报警提醒,从源头上预防险情发生。
东营区文汇派出所青华社区是最先实现“社区六进”的警务室,他们在“社区综治、流动人口管理、视频监控、司法调解”等多位一体警务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创新社区“事务同担,稳定共保”管理模式。社区民警还会同社区街道干部组织保安、楼道长、消防志愿者开展小区隐患排查等活动。“小区停车有序了,再也不用为抢车位烦心了。”居民尹先生表示。
“随着‘社区六进’工作的开展,各类治安案件、矛盾纠纷明显减少。”警务室民警罗斌说。今年以来,东营市88个社区、1073个村庄实现刑事犯罪零发案。
实现网络直通
“小发明”使服务更贴心
在外地经商的南田社区居民薄先生无法回家办理二代身份证,今年10月份,他通过东营公安民生服务在线网上警务室向社区民警谢荣求助。谢荣通过QQ要到他的资料,联系户籍室为他申请办好了身份证,及时邮寄到他手中。谢荣还开设了全市第一个公安政务微博“我的户籍坊”,她的网上警务日志中设置了户籍办理、法制服务等10余个业务事项,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
在中山社区,民警曲庆林依托社区网络开设中山社区交通服务网、“牵手平安行”车友论坛和警民QQ群,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解答群众咨询、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现在已有5000余名驾驶员成为各社区网上交友会会员。
像谢荣、曲庆林一样,全市广大社区民警利用市局统一搭建的网上公安局、网上警务室、网上车管所等平台,配合各自的网络小发明直接将服务送到千家万户。通过推行网管进社区,群众利用互联网登录东营公安民生服务在线,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办理车管、外管、户政、消防等业务。今年以来,东营公安民生服务在线共办理网上业务7万余件。(王国杰 解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