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法院开门征集金融审判难题“解法” 意在给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

2012-12-12 10:24:1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浙江法制报 

    昨天(12月11日)上午,杭州市中级法院邀请省银监局、省银行协会、杭州市金融办以及8家银行的法律事务部负责人进行座谈,围绕“区域金融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司法保障”的主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也是杭州中院根据金融案件折射出来的金融安全问题,在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一项积极举措。

    会上,杭州中院民二庭庭长介绍了今年杭州两级法院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情况,并分析了这些案件的特点,对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从受理的案件数量上看,2011年杭州两级法院全年受理的金融及涉企业纠纷案件为39388件,而2012年1月至11月就有42831件,也就是说,今年前11个月已较去年全年增长了10%。此外,2012年1月至11月,杭州中院共受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134件,案件标的总额达47.89亿元,分别是2011年同期的3.35倍和6倍。由此可见,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司法引领和保障转型升级的需求在加大。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要应对各类纠纷,司法需求增加。为此,杭州中院出台了《关于建立服务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司法保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从诉调对接、司法重整、优化外部融资环境三方面,创新做法,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诉讼过程中,杭州中院区分涉案中小企业的不同情况,细化差异化处置举措。比如,对经营困难已濒临破产边缘、但具有重整可能的企业,杭州中院引入司法重整制度,适当给企业放宽一定时间来调整经营战略、重组资产。

    参加座谈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代表纷纷对金融纠纷产生的原因以及不良贷款的不利影响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不少意见。部分代表针对金融案件中被告缺席的问题,提出了在借款合同签订时或催收借款过程中让借款人及担保人提交《送达地址确认书》,建议该确认书效力在诉讼中得到认可,减少公告送达,以缩短案件审理的时间,从而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记者 高敏 通讯员 钟法)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