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北京

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总体转化率达76%

2012-12-12 09:55: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信访是一门学问。如果对每天接收的群众来信来访问题作出系统分析,从中探索群众工作规律,找寻化解矛盾的科学方法,必将有利于社会和谐。”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张宗林说。

    作为全国信访系统首个致力于信访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研究的机构,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于2009年11月25日成立。三年来,研究中心共开展28个课题、21个专题的研究,完成3个年度报告、16个时事热点资料汇编、6个社会调查,理论研究成果达400万字,对实际工作产生影响的总体转化率达76%。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研究

    “近期,通过梳理过去10年的来访统计情况,我们发现,‘三农’问题、城市拆迁、工资福利和住房供给,始终占据来访总量的前几位。”张宗林说。

    掌握群众来信的第一手材料、直接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信访研究紧密结合群众工作的实践,探索信访工作的内在规律。同时,研究中心首创性地开展了北京市社会矛盾指数研究。据介绍,该指数以北京市16区县为样本,在确定具体构成指标以及不同指标所占的权重方面,以社会中被热切讨论的民生议题为基础,通过理论模型和统计模型的分析和校对,最终实现对社会民生问题全局性矛盾的判定。

    “利用这个指数,我们发现,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是衣食住行,但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对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较大的不满意,是对利益表达机制不畅通、矛盾化解机制不健全的不满意。”张宗林说。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研究,带来了研究成果的科学化、常态化。2011年,研究中心还公开出版国内首份信访领域的理论期刊——《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与研究》,填补了我国学术界信访类公开理论出版物的空白。

    做好政府的“智囊团”

    “政府做了老百姓期望的事,就是将群众工作真正做到家了。”张宗林说,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个案看大局,帮助政府了解群众的意愿诉求、掌握群众工作的科学方法。

    “从信访的窗口,我们看到了GDP增长的社会代价。”据张宗林介绍,作为研究中心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减少经济发展的社会代价》建议,“应树立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理念,将社会建设进行科学的政策规划”这份研究报告获得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为了研究成果更科学,研究中心的平台是开放的。”张宗林说,研究中心聘用合同制工作人员、兼职专家学者,并与一些科研院所、专业咨询公司、调查公司合作交流,共同研究转型期社会难点热点问题。

    “别人发现的问题,我们要发现;别人没发现的,我们也要发现。”张宗林说,长期以来,我们建议政府多关注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潜在问题,并且要做到均等化发展。2011年,研究中心还专门从信访的角度来反思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均衡理念”,呼吁政府不能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理由而忽视少数人的利益。课题报告发布不久,其理论成果就在全国各地推广。(张洋 张程)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山东滕州法院化解涉执信访矛盾纪实
·江西崇仁“五强化”全力化解涉检信访矛盾
·江西崇仁“三访合一”化解涉检信访矛盾纠纷
·上海宝山检察院"心理疗法"助推老年人信访矛盾化解
·深圳迎大运四项措施化解信访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