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是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点,以“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之辩”为主题的第8期中国法学创新讲坛于12月5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
每一位听众手里都拿着一本红色封皮的宪法文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全喜、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林来梵、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端洪,既是演讲人又是评议人,为来宾奉献了一场异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与会的宪法学者们认为,宪法文本承载了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共识,宪法学研究和对宪法问题的讨论,都应当以宪法文本为中心。如果不尊重文本,不能通过一定的解释技术去澄清、证明文本的含义,则宪法学无法获得独立的生命。
学者们呼吁要尊重宪法文本。宪法文本体现了社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社会的共识体现在宪法文本之中,只有了解、尊重、信任宪法文本,才能维护和尊重社会共识,以此形成每个人有关社会共识的最低限度的规则。
宪法文本并非单纯是法律文件,它代表了一种国家精神。我国弘扬宪法文化应从尊重宪法文本开始,携带、阅读、熟背宪法文本,应成为公职人员基本的法律常识。 记者蒋安杰